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闻>
“学霸”到底该不该学?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12-10-20 13:39:27

    新华网南宁10月20日专电题:“学霸”到底该不该学?

    新华社记者王秋凤

    近日,清华大学双胞胎姐妹马冬晗、马冬昕凭借“最牛学习计划表”和“全能答辩视频”走红网络。其中,特等奖学金第一名马冬晗每天的时间表精确到分钟,一举成为网友膜拜的“学霸”女神。

    不过,大家在“学霸”传奇一般的成绩表面前汗颜“自己的大学都白上了”的同时,质疑声也汹涌而来:如此“学霸”,会不会不过是一架学习机器,成为大学这个“高级流水线”上一个合乎标准却毫无生机与乐趣的产品?

    如此质疑“学霸”未免有失公允。“学霸”之所以“霸气外露”,是因为她们的刻苦与上进。试问一个人,对自己的学业目标明确,兢兢业业且持之以恒,不怕吃苦,不正是值得赞赏的闪光点吗?又何必给“学霸”贴上一个“高分低能”的标签?

    然而,“学霸”精神固然可嘉,但也不必非要来一个“向某某同志学习”的“全民运动”。说白了,“学霸”愿意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满满当当,是其个人的选择,但以个人的选择当做一个标准,并以此讨论“可学不可学”,未免过于上纲上线。

    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人才培养更应尊重个性。如果非要设定一个“可学与不可学”的框架,是一种试图将教育标准化的行为,培养出的,是标准化的“零件”却并不是活生生的“人”。

    席慕容说:“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瑕,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在“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学时代,选择做一个“学霸”,朝着大家眼中的“牛人”之路一骑绝尘,很好;但是,多花点时间躺在校园的草坪上,看一看云卷云舒,也未必不是另一种难忘的青春回忆。能成为世人眼中的“成功者”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个社会的发展,同样少不了那些愿意“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编辑:陈思达)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