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校园联播>
男子贵州支教结束不放弃 卖车卖房带来家乡读书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昌江  时间:2012-11-02 15:15:47

  2010年,他志愿前往贵州偏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助学支教。两年后,支教结束,带着家长的殷切期盼,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带领当地15名小学毕业生回家乡九江,自费供他们读书。

  15个贵州孩子,不单是他的责任,他更希望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有朝一日能够回归家乡,改善当地的教育状况。

  为了这些孩子,他倾其所有,卖了车,还有位于深圳的5套房子中的4套。

  有人质疑他的行为,有人说他傻,而他觉得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想到就做,不给人生留遗憾。他就是九江人周玉阳,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爱”字。

周玉阳和他的15个贵州孩子

  15个贵州孩子1个九江好心人

  高鹏、高艳、罗丹、罗敏、朱美艳、闵毅、闵美、罗鹏、朱美艳、杜菊、陈荣涛、陈容玲、陇梅英、陇雪、苏文美——今年8月,这15个孩子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兴发乡石板村来到江西九江县江洲镇团洲私立中学就读。

  15人中,11个是彝族,女孩子也是11人。他们中16岁的闵毅年龄最大,13岁的高艳年龄最小,他们中有两对亲姐妹、一对亲兄妹、一对堂姐妹。

  从遥远的贵州来九江读书,本来就使当地学生觉得稀奇,而更让他们觉得惊讶与感动的是,15个孩子千里之外求学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11月1日,新法制报记者实地探访江洲镇团洲私立中学。

  江洲镇位于长江边,四面被水环绕,风景秀丽、宁静清幽。

  团洲私立中学是一所乡村初中,三个年级三个班,15个贵州来的孩子就读于初一年级。学校条件简陋,一栋三层的教学大楼、一块小操场、一排砖瓦房、几片空地组成了这所学校的全部。

  15个孩子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

  孩子们告诉新法制报记者,他们于8月22日到达九江。由于家乡的教育落后,在新的环境中,他们学习起来很吃力。为了方便照料他们,周玉阳老师也在团洲私立中学教英语、美术等课,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周玉阳老师每天不离不弃,吃住陪同,经常利用晚上空余时间给大家补习,现在大都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与学习。

  而周玉阳正是将他们从贵州带到江西的好心人。

  半年的志愿者生活开启新的人生方向

  江洲镇是周玉阳的故乡,他1974年出生在该镇同兴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聪明好学的他1989年以中考九江全县第二的成绩考入江西对外贸易学校,1992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九江市粮油土产品进出口公司工作。

  1995年,不甘过平庸的生活的他停薪留职前往深圳独身闯天下。

  刚到深圳,周玉阳依旧从事外贸行业,而后改行做房地产。经过13年的打拼,周玉阳在深圳有了自己的房产汽车,与爱人、儿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安定生活。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举国悲怆。周玉阳通过电视得知灾区需要志愿者时,便决定前往。于是他向单位领导作了说明,在得到妻子刘晚凤的支持后,毫无志愿者经验的周玉阳于5月19日带上药物从深圳飞往成都,而后辗转到达都江堰市。

  在灾区,他和众多志愿者一道抬担架,转移伤员。14天后,他返回深圳,稍作休整后,重回灾区,此番他带上了妻子与孩子。妻子与他一道从事志愿者工作,孩子就在当地读书。

  周玉阳称,灾区人民不仅需要物资,更需要心理辅导与安慰,“很多当地人看到我们从外地赶来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或许会对他们有些鼓励,可以让他们稍稍安心”。在灾区,他与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动员朋友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给灾区群众送药、送衣服和其他生活物资,到了年底,灾区群众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周玉阳一家人便返回了深圳。

  半年的灾区生活,彻底改变了周玉阳之前以物质与财富确立的人生目标。“当初去灾区只是想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后来我对人生,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感悟与体会。人不单单应该为自己而活着,之前是把志愿者工作当成业余,回深圳后,我设想能否将志愿者工作变成自己的职业。”

  2009年一整年,周玉阳在深圳休养,带着汶川地震的感悟寻找自己新的人生方向。

  贵州支教的700多个日日夜夜

  2009年底,周玉阳从网上得知贵州省有个志愿者行动——“慈福行动”,招募志愿者前往贫困山区扶贫、助学。

  2010年3月,周玉阳通过了招募,顺利成为该行动的一员前往贵州省毕节市,而后他被安排到国家级贫困县赫章县的兴发乡石板村教学点从事支教。

  周玉阳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初到石板村时,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给他的强烈震撼。

  2008年才通上电的石板村,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为数不多,有些家庭仍住茅草房。石板村位于大山深处,只有一条蜿蜒的山路与外界相连,不通车,只能步行。从镇上到县城再须步行几小时山路,因此很多当地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大山。

  这个有1000多人口的村子,完整读完初中的不超过20人。由于闭塞和贫困,很少有老师愿意来这里工作,石板村教学点只有一至四年级,读完四年级就得去集镇上学,多数孩子从此辍学。

  周玉阳挺过了最初的三个月,毅然将妻子与孩子接到了当地。

  周玉阳说,学校有70多个孩子,挤在三间危房中上课。因为没有住宿安置点,他和家人就借住在当地百姓家中。

  周玉阳到了石板村后,提出办五年级,并逐户动员辍学的孩子重返学校。经过多日奔波,他动员了15个孩子上五年级,五年级后就读六年级。他一人承担了15个孩子的教学任务。

  妻子刘晚凤则负责对女生的生活、心理辅导,纠正孩子们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700多个日日夜夜,从大都市来的周玉阳夫妇就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无怨无悔。

  2012年上半年,15名孩子完成了六年级的学业,面临升入初中。然而,3个多小时的山路横亘在石板村与兴发乡集镇之间,阻断了孩子们上初中的希望。

  多年来,石板村很少有家长愿意送孩子到集镇上中学。

  学生小考完,周玉阳继续给他们补习,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够进初中分个好班,另一方面他也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孩子去读初中,只能走读,而走读每天又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不现实。

  与家长签协议带15个学生走出大山

  两周的补习结束后,周玉阳带着妻儿回了深圳。

  在此之前,他曾萌生过带一些孩子离开贵州的想法,但这一想法遭到了许多亲友的反对。

  不带他们离开,他们中的许多人就面临外出打工、辍学的命运,而他们骨子里却透露出强烈上学的欲望。

  周玉阳称:“每年暑假我回深圳时,学生和家长都怕他离开,哭着问我什么时候回来。”

  15岁的罗敏称,她和其他两个同龄的女孩子一旦没有书读,就会面临嫁人生子的命运,她的很多同伴都是如此。

  “怎么办?如果就此放弃,那两年支教的心血几乎白费;而要说服家长们送孩子去山外上中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周玉阳和妻子非常困惑。

  7月24日,周玉阳接到贵州打来的电话,称罗敏要被她从浙江回老家的堂姐带出去打工,得知这一消息后,周玉阳赶忙通知其他学生及家长去做罗敏父母的思想工作,并于两天后赶到贵州。

  罗敏险些外出打工一事,更加坚定了周玉阳的不忍与不舍,于是他召开学生家长会,告诉家长他的想法并与家长签订协议。从中选取了10多个品学兼优、有强烈的继续读书意愿的孩子离开贵州,之后在几位家长强烈要求下,名单增添到15人。

  8月19日,周玉阳夫妇带着带着15个贵州孩子从贵阳坐火车到九江,辗转3天,最终于8月22日回到了家乡九江县江洲镇。

  他将孩子们与自己的儿子安排进了自己当年的初中老师王先国任校长的团洲私立中学。

  想到就做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

  从支援灾区、贵州支教到带着孩子们出大山。四年时间里,由于全身心投入,周玉阳与妻子先后辞掉了在深圳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收入,长时间在外奔波,他们不得不将按揭的5套房产中的4套变卖。“每个月的房贷已成了我们的累赘,车子我们也用不上了,我们也需要钱,所以就都变卖了,房子留了1套。”

  有人说他傻,有人称他背后有财团的支持,而周玉阳自己则笑称:“我应该算是个理想主义者,我妻子常常这样说我,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自己决定就会坚持。我不太会在意别人对我的质疑,如果换成早几年,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也会质疑。但这就是我想要做的,其他的我真没想太多,惟一亏欠的就是我的儿子与妻子。”

  周玉阳的父母就生活在距离学校约5公里的村子里,妻子平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家庭的氛围,周玉阳买了10辆自行车,好心人得知后又捐助了3辆。每周六下午,他就带着孩子们骑自行车去他家,周一早上再返回校园。

  一路欢笑一路歌,一屋子的欢乐透着浓浓的亲情,15个贵州孩子俨然成了周玉阳的儿女;刘晚凤则帮助公公婆婆忙着为孩子们备好饭菜。

  周玉阳的善举也得到了中专同学及亲朋好友的支持,他们或捐款,或组织捐物,让周玉阳深受感动,这更坚定了他的信心。

  尽管15个孩子每年至少需要七八万元的开支,但周玉阳没有丝毫后悔与畏惧。“孩子们目前在乡下花销还算小一些,我目前还不敢想他们读高中与大学花销的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我会坚持资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他们能够学有所成,回归家乡。”

  而孩子们谈及理想时大多也表示,希望将来学有所成,回到家乡,改善当地的教学环境,希望以后家乡的孩子都有书读。

  这,是一份爱的传递。

(编辑:郑克姗)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