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校园联播>
男子贵州支教结束不放弃 卖车卖房带来家乡读书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昌江  时间:2012-11-02 15:15:47

  半年的志愿者生活开启新的人生方向

  江洲镇是周玉阳的故乡,他1974年出生在该镇同兴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聪明好学的他1989年以中考九江全县第二的成绩考入江西对外贸易学校,1992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九江市粮油土产品进出口公司工作。

  1995年,不甘过平庸的生活的他停薪留职前往深圳独身闯天下。

  刚到深圳,周玉阳依旧从事外贸行业,而后改行做房地产。经过13年的打拼,周玉阳在深圳有了自己的房产汽车,与爱人、儿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安定生活。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举国悲怆。周玉阳通过电视得知灾区需要志愿者时,便决定前往。于是他向单位领导作了说明,在得到妻子刘晚凤的支持后,毫无志愿者经验的周玉阳于5月19日带上药物从深圳飞往成都,而后辗转到达都江堰市。

  在灾区,他和众多志愿者一道抬担架,转移伤员。14天后,他返回深圳,稍作休整后,重回灾区,此番他带上了妻子与孩子。妻子与他一道从事志愿者工作,孩子就在当地读书。

  周玉阳称,灾区人民不仅需要物资,更需要心理辅导与安慰,“很多当地人看到我们从外地赶来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或许会对他们有些鼓励,可以让他们稍稍安心”。在灾区,他与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动员朋友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给灾区群众送药、送衣服和其他生活物资,到了年底,灾区群众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周玉阳一家人便返回了深圳。

  半年的灾区生活,彻底改变了周玉阳之前以物质与财富确立的人生目标。“当初去灾区只是想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后来我对人生,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感悟与体会。人不单单应该为自己而活着,之前是把志愿者工作当成业余,回深圳后,我设想能否将志愿者工作变成自己的职业。”

  2009年一整年,周玉阳在深圳休养,带着汶川地震的感悟寻找自己新的人生方向。

  贵州支教的700多个日日夜夜

  2009年底,周玉阳从网上得知贵州省有个志愿者行动——“慈福行动”,招募志愿者前往贫困山区扶贫、助学。

  2010年3月,周玉阳通过了招募,顺利成为该行动的一员前往贵州省毕节市,而后他被安排到国家级贫困县赫章县的兴发乡石板村教学点从事支教。

  周玉阳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初到石板村时,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给他的强烈震撼。

  2008年才通上电的石板村,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为数不多,有些家庭仍住茅草房。石板村位于大山深处,只有一条蜿蜒的山路与外界相连,不通车,只能步行。从镇上到县城再须步行几小时山路,因此很多当地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大山。

  这个有1000多人口的村子,完整读完初中的不超过20人。由于闭塞和贫困,很少有老师愿意来这里工作,石板村教学点只有一至四年级,读完四年级就得去集镇上学,多数孩子从此辍学。

  周玉阳挺过了最初的三个月,毅然将妻子与孩子接到了当地。

  周玉阳说,学校有70多个孩子,挤在三间危房中上课。因为没有住宿安置点,他和家人就借住在当地百姓家中。

  周玉阳到了石板村后,提出办五年级,并逐户动员辍学的孩子重返学校。经过多日奔波,他动员了15个孩子上五年级,五年级后就读六年级。他一人承担了15个孩子的教学任务。

  妻子刘晚凤则负责对女生的生活、心理辅导,纠正孩子们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700多个日日夜夜,从大都市来的周玉阳夫妇就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无怨无悔。

  2012年上半年,15名孩子完成了六年级的学业,面临升入初中。然而,3个多小时的山路横亘在石板村与兴发乡集镇之间,阻断了孩子们上初中的希望。

  多年来,石板村很少有家长愿意送孩子到集镇上中学。

  学生小考完,周玉阳继续给他们补习,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够进初中分个好班,另一方面他也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孩子去读初中,只能走读,而走读每天又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不现实。

(编辑:郑克姗)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