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前郑心伶专注地看着文昌琼剧团演员们的彩排,有几多感慨。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海南文昌琼剧26年未“发声”
文昌,素称“偃武修文”的钟灵福地,文昌者,文运昌隆也。旧县志对文昌的“风俗”就有记载:“习礼义之教,有华夏之风”、“文风甲于他邑”。
2009年,郑心伶从广州回到家乡,一位朋友半开玩笑地问他:“郑教授啊,文昌人总说自己木用(意为文昌人自信,自强),但是你木用到没戏唱,到底木用在哪?”
事实上,作为本土文化灵魂的琼剧,在文昌已经整整26年没有自己的剧团“发声”了。
琼剧原称“土戏”,形成于元朝,于明末清初吸收闽南西、徽调、昆腔、潮州正音戏等逐渐形成一个地方剧种。后期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文昌琼剧以倡导文明戏、时装戏、现代戏为主,闻名全岛。1960年,原文昌琼剧团成立,曾被誉为“琼剧一枝花”,由于受市场冲击,1987年后渐渐淹没。
“这句话相当于文昌话中一句最‘毒’的话——你木用,但你木用到‘没裤笼(文昌话:小裤)穿’!”郑心伶深感,是时候为家乡的文化做点事了。朋友的这句玩笑话触动了郑心伶的灵魂,让这位写作者想强烈地发出振兴文昌琼剧的强音。
此前,他牵头成立了海南文昌文化研究会,先后出版10多本关于文昌文化的丛书,但并没有引起普通百姓的关注。他意识到,“阳春白雪”必须与“下里巴人”融合、齐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民生”。
于是,郑心伶向海南省文昌市递交了文昌琼剧团成立的相关报告,得到了大力支持。去年6月22日,文昌琼剧团挂牌成立。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