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洛阳旭升中学校长杨健武说,该校自1980年开办以来,先后招收问题学生2300余名,96%以上的学生都实现了转变。他们中有的参军,有的考入高一级学校,都成了有用之才。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一个建筑工地上,23岁的建筑工程监理员王庆文(化名)正认真仔细地查找质量问题。而在2007年,王庆文因抢劫罪被判两年有期徒刑。在团组织建立的社区青少年维权帮护中心的持续帮助下,他在刑满释放后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2011年6月,洛阳市被确定为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试点城市后,洛阳市委、市政府把此项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之一。团洛阳市委整合资源,创新突破,依托全市“网格化”的管理格局,与社区、办事处试点共建青少年维权帮护中心,对社区内青少年进行信息排查、动态联系帮扶,同时重点发挥工读学校旭升中学和政法部门等专门力量,构建阵地化的教育格局和多元化的帮教格局。2011年,洛阳市25岁以下青少年涉罪比例为29.52%,比2010年下降1.53%。
依托“网格化”管理,联系帮扶每个重点青少年
2009年年底,刑满释放的王庆文回到家中,一穷二白的家境让他不知所措。“母亲双腿残疾,父亲下岗,我又没啥技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就在王庆文彷徨失落时,他所在的洛阳市涧西区南昌路办事处南口社区的青少年维权帮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到他家中走访。通过帮护人员的积极协调,社区先后为王庆文的父母都联系到了工作,并安排王庆文免费学习技能。
“我今年年初学成技能后,找了份工程监理员的工作,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王庆文腼腆地说,自己现在生活稳定,正在谈对象。
自2011年以来,洛阳市开始试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按照每1000户或3000人为一格,逐步将全市社区划分为900个网格,并为每个网格配备了专兼职网格管理工作人员。
社区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为何不利用网格队伍信息准、联系快捷等优势,创新青少年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呢?团洛阳市委很快就行动起来,与办事处、社区试点共建青少年帮护中心。
记者在南口社区看到,社区负责人兼该社区青少年维权帮护中心主任,社区下设4个网格的网格长分别兼任青少年维权帮护大队的队长,网格中的每个楼栋都设有一名志愿者,负责所在楼栋的青少年信息摸排和联系协调工作。
团洛阳市委书记程建龙介绍,目前团洛阳市委已在全市建立8个青少年维权帮护中心,依托城市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团洛阳市委对全市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基本信息进行全方位摸排,摸排出不良行为青少年409人,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325人,共734人。
针对摸排情况,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青少年基本信息台账》、《重点青少年基本信息台账》、《重点青少年帮扶记录》,准确掌握了社区的重点青少年的家庭基本情况、社会关系资料、特点与能力资料等基本信息。
“摸排信息和建立台账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主要是对重点青少年的动态联系帮扶。”团洛阳市委权益部部长蔡珺告诉记者,青少年维权帮护中心依托辖区网格服务团队、基层团组织和综治组织资源,按照重点青少年分布情况和个性需求,招募退休专家、律师、教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等成立专家顾问组和志愿者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引导工作。“青少年维权帮护中心每月都至少举行一次法制教育类活动;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青少年维权帮护中心工作人员每周都要家访一次,协调解决家庭困难;对正常的青少年,则每季度走访一次,进行动态联系。”
“从进校时的‘满目疮痍’到离校时的‘七彩阳光’”
洛阳师范学院的篮球场上,一场篮球比赛正在进行。李复刚(化名)步法敏捷,为球队连连得分。凭借高超的球技,原在工读学校旭升中学学习的李复刚在今年6月被洛阳师范学院提前录取为体育类本科生。
由于父母离异,李复刚从小就缺乏管教和关爱,孤僻易怒,读到初一时,就因打架连续被多所学校开除。无奈之下,母亲将他送进旭升中学。
“在老师的关爱照顾下,李复刚找到了归属感,并被发掘出篮球特长,他努力追求篮球梦。”洛阳旭升中学副校长王怀章说,李复刚从该校毕业后,学校为将他培养成才,让他继续跟学校的篮球教练练球,终于被大学录取。
“李复刚仅是我校培养成才的学生代表之一。”洛阳旭升中学校长杨健武说,为把学生教育成才,该校探索实施了“三笔育才”教学模式,即德育、文化课、艺术特长三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心理障碍多,德育工作和心理矫治是我校整体工作的核心。”王怀章说,为矫正学生,该校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活动,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帮助学生解答心理疑难问题。
杨健武告诉记者,针对该校学生基础薄弱和缺乏学习兴趣的状况,学校课堂教学低起点、缓坡度、重激励,通过分组互助学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学校98%的学生都是男生,性格暴躁、好动,让他们一直呆在教室,很多学生就会吵架甚至打架。我教的初二年级每天下午都要安排90分钟的篮球课,这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还通过团队合作建立了对他人的信任感。”王怀章说。
“学生知识底子薄,必须通过差异化学习赢得人生的主动。”杨健武表示,为给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该校增开管乐、国画、拓印、泥塑等特色课程,学生多次在省级艺术大赛中获奖。
“团洛阳市委等部门为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给我校多方面支持,如帮我们组织法制讲座、参观劳教场所等法制教育活动,选派洛阳师院等院校大学生志愿者为我校学生培训篮球、音乐等,还为我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捐赠20余万元的设备。在外界支持与学校老师的努力下,不少学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进校时的‘满目疮痍’到离校时的‘七彩阳光’。”杨健武说,该校自1980年开办以来,先后招收问题学生2300余名,96%以上的学生都实现了转变。“他们中有的参军,有的考入高一级学校,都成了有用之才。”
“拉一把就能成才,推一把孩子就完了”
每到周日,大学生宋清河(化名)一早就会来到学校附近的一个敬老院,打扫卫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公诉科科长袁沂告诉记者,2011年5月,高三复读生宋清河在网吧上网,顺手将邻桌女孩遗落的手机拿走。很快,宋清河被警方抓获。当案件进入检察院审查环节时,被取保候审的宋清河已将手机交还失主,认罪态度好,并坦承自己已被一所本科院校录取。
“当时如果我们起诉至法院,宋清河就会再次与大学无缘,我们决定让洛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对他进行社会调查。”袁沂说。通过对宋清河所在的学校、社区和家庭走访,检察院得知宋清河一直老实本分,这次盗窃是出于占小便宜的心理。“我们就根据社会调查报告作出了风险评估报告,认为宋清河的盗窃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小,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且父母具备良好的监护帮教条件,因此我们对其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
涧西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韩建生介绍说,该院创造的“亲情会见”机制也让很多被羁押的孩子感受到关爱。“一名15岁的少年在20天内持刀抢劫7次,在羁押期间自暴自弃。然而我们安排他与爸妈见面后,感受到亲情温暖的孩子很快树立了改造目标。”
韩建生表示,自2009年该院就从未成年人案件审查阶段入手,探索试行风险评估、亲情会见、诉前听证和法律援助四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机制,充分发挥教育、感化和挽救作用,尽力减少刑事追诉活动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负面影响。
在法院的审理环节,洛阳市同样对未成年人注重帮教,关怀备至,探索实施庭前走访、庭审教育和庭后帮教的“帮教三部曲”。
“一个国内某大型医药公司的制药工程师,一个16岁时就抢夺两万元现金的少年犯,这俩人能合二为一么?”涧西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玉琴谈起少年审判工作,感慨万千。“可他俩就是一个人。这样的孩子拉一把就能成才,推一把孩子就完了。”
“第一次讯问抢夺两万元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李重阳(化名)时,他不住地说想回学校学习。通过我们的庭前走访,我们发现这孩子本是一个踏实好学的男孩,但内心自卑的他被父亲打骂之后,寻求离家出走时才犯了错。”李玉琴说,在该院实施的庭审教育中,李重阳及其父亲受到了法制教育,都深感痛悔,法院遂判处了缓刑并积极为其减刑,使其顺利考上大学。在法院持续近十年的庭后帮教中,李重阳顺利读完大学,并在硕士毕业后被国内一家大型医药公司录用。
团洛阳市委副书记冯红超表示,团洛阳市委积极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政法部门专业帮教力量,洛阳市政法部门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教育帮扶工作的探索,公、检、法联合制定文件,对在校学生、未成年人等特殊主体实行非羁押诉讼的条件进行了明确界定。2011年洛阳市法院判处缓刑267人,占未成年被告人数的43%,有效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
(编辑:郑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