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臣在介绍“祖宗图”。 海南日报记者 黄媛艳 摄
在美丽的海南三亚凤凰岛旁,有一间独具特色的古朴小屋。它是承载着黎族厚重历史的黎族民俗藏品之“家”,它也是张树臣这位黎族文化痴迷者的精神家园。
6日,当记者走进这座小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用碎古瓷片拼凑而成的“三亚民俗博物馆”7个大字。
“我手里有1000多件黎族民俗藏品,可是由于条件有限,很多藏品都未能被妥善保存。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开了这间博物馆。”张树臣正心疼地侍弄着已破损的黎族木制弓箭。
来自黑龙江的张树臣由于工作关系常来海南,在参观省内的一些风情园、文化园时,神秘的黎族纹身将他深深吸引,此后他就开始潜心研究黎族文化。2004年定居三亚后,他开始走村串巷,逛古玩市场,保护性地收集有关黎族生产生活的器物。
在这间小小的三亚民俗博物馆里,陈设着数百件黎族的纺织品、独木器、藤器、骨雕、木雕、石雕等民俗器物,它们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黎族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故事。
“你看看这件祖宗图(龙被的一种),它是黎族祭祀时的用品。这件明代时期的纺织品能完整地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我可是用‘四顾茅庐’的诚意才把卖家打动,从北京将其收购回来。”
龙被是黎族织锦中文化品位最高、技术工艺最复杂的工艺品,由于脚踏织机龙被的技艺已失传,因而黎族龙被现已成为国内外博物馆竞相收藏的藏品。而在张树臣的博物馆里,就收藏着近20条珍贵的龙被。
记者看到,博物馆里不仅有黎族的织锦、树皮衣、编篓、黎陶、骨勺等以前黎族百姓生活的常见品,还有一些牛车、独木舟、织布机、弓箭等黎族先辈日常生产中的一些工具。”
“这是鸡骨草,黎族人民主要用它来清热去湿;这野麻是黎锦织造中的必需品。”张树臣将黎族人民常用的南药和黎族织锦的染料植物采集、晒干,展示在民俗博物馆里。
但如今,痴迷黎族文化的张树臣也遇到了难题。
“这几年来回地搬运已经损坏了很多的藏品。它们都是我从黎族群众那里抢救出来的,坏一件就少一件。但是,博物馆场地是朋友免费租给我的,两年租期满后,这些藏品该何去何从啊?” (记者黄媛艳)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