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回到学校后,钟亚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复习,她跟本科时候的一个同学一起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住下来,就开始考研旅程。像钟亚一样,在学校旁边“蜗居”考研的学生数量不少,因为“蜗居”考研带来了种种的便利。除了能在图书馆里享用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外,还能在学校的食堂里吃饭,跟在校大学生没什么区别,节省不少的开支。
“曾经因为一些原因与理想学校失之交臂,所以趁这个机会我想再试一次。”90年出生的杜成宪是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四学生,他选择继续攻读本专业,报考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本来是有保研名额可以争取的,但是面对班里面120多个人争抢3个保研名额的激烈角逐,他没能得到这个机会,但是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决定依然报考自己向往的高校。他说,高考时由于调剂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操作问题,导致他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现在他又拥有一个向梦想进发的好机会,而且家里人也很支持。
同样在这里复习的王健是海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刚刚报考了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同样保研失败的他选择通过自己考试的方式进入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他说,如果这次失败了,以后还会找机会再考的。
不论成败最后一搏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这次不行,下次再考”的机会,他们或是迫于家庭压力,或是别的原因,让毕业前的这次机会成为他们唯一的最后一次向梦想奔跑。所以,他们格外地珍惜,却也在努力地调整心态——如果没有考上,就好好接受命运的安排。
来自河南的女孩朱盈霖今年23岁,她是海南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四学生,就在两天前她才获得家里支持,同意她继续读书,她报考的是吉林大学考古类专业,一个与现在专业完全不同的方向。“因为我一直对历史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高考时就想报考历史专业,但是家里人不同意,现在他们更看重研究生的学历,所以可以让我自由选择专业,但是我仍然只有一次机会。”她说,报考这个专业一方面完全出于个人兴趣,另一方面是一直所学是文科方面的知识,所以具备一定的文科基础,即便跨专业考试也不会差得太离谱。“因为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就报了一所好学校,我想全力地拼一次,如果没有考上的话,我就接受家里的安排。”
21岁的安徽女孩张冉是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的大四学生,正在复习教育学方面的考试内容,理想是以后能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我希望这次能考上,因为我没有别的机会了。”她说,因为家里只允许她考试一次,所以她报考了一所理工科院校,期盼着能把握到更大的录取机会。
在采访中发现,受访者中70%的考研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或是出于兴趣爱好,或是因为日后的工作打算,抑或是家里规划等等,他们都对自己的考研选择显得异常笃定与坚持。还有30%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们除了考研之外还报考了公务员或是家乡等地的其他招聘考试,即便考上他们也不一定会入学,因为这只是他们今后打算中众多选择之一,这次考试只是在为选择增加选项。(记者陈元才 史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