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蒿芝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王凌很开心,他们的“校车”近日从只有4个位置的面包车换成了11座的金杯车。资料图片
“铃声响,下课了,午餐时间已经到;用餐前,要洗手,细菌才能都赶跑;不暴食,不厌食,荤素搭配不挑食……”唱着文明就餐礼仪歌,学生们排队有序地进入食堂吃午餐——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太平乡古丈小学,这是每天中午都会发生的一幕。
2011年,贵州投入6亿元资金在全省88个县建设了9961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基本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预定目标。食堂实行学校自办自管、公益性和零利润原则,确保安全、卫生、健康、营养。这一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贵州模式”,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贵州教育投入增长迅速,经费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两免一补”,全省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标准大幅度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都有大幅度增长。
在贵州搞教育,钱是“拦路虎”。2004年初,贵州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在中央和省确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各县用于农村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50%,只能用于“两基”攻坚和保安全、保运转和保发展。由此贵州每年用于农村教育的资金有5亿元左右,比过去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时最好的年份高出2.5亿元左右。
在强大政策支持下,10年来贵州“两基”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两基”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义务教育迈进新的发展阶段,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基本保障了所有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在园幼儿人数明显增加,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贵州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2010年6月20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双方将在3G通讯技术应用的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这在贵州不是第一例。贵州职业教育以就业形势为导向,“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灵活设置专业,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农业科技人才、“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等环节,掌握当前岗位实用技能,到企业后迅速上手。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规定教学计划,学校还组织他们考取国家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岗位竞争优势。灵活实用的职业教育培训方式,培养了大批“眼高手不低”的技术人才,职业教育这一脱贫致富的“直通车”,使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实现了“职校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的。
2012年教师节,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主办的“贵人善行——颂最美贵州做最美贵州人”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威宁县新发民族小学的特岗教师刘习聪作为“最美贵州人”在代表发言中说:“贵州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为我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特岗计划”是一项专门针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6年来为贵州补充了3.3万余名特岗教师。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核心内容的“国培计划”,在2010、2011两年间共培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近10万人。各种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凝炼了“贵州教师誓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活动推选出了一批“十佳杰出校长”、“十佳教学名师”。同时,教师待遇不断改善。计划投资8.5亿元、2万多套,每套建筑面积35平方米的乡镇教师公租房建设,计划已下达。从“留不住”到“争相来”,2011年末贵州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40.63万人。
“4+2”教育突破工程是2012年贵州教育界的“热词”。这一年,贵州强力推进包括学前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教育、花溪高校聚集区建设、优美教室建设、安全围墙建设在内的“4+2”教育突破工程。一年里将新建或改扩建100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分两批进行,共有1098个项目;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工程建成90个项目;花溪高校聚集区建设按照“确保五年、力争四年、有条件的三年”要求,5所高校将全部入驻办学,提前3年完成任务;计划建设优美教室4.66万间,建设安全围墙24.21万米。
近年来,贵州高等教育加快建设步伐,步入了大众化发展时期。贵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7年,贵州大学农药学经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结束了贵州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历史。贵州还升格组建和转制了6所本科院校,全省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也有所增加,重点实验室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成效显著。
贵州大手笔投入教育,2012年上半年,全省教育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44亿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育跨越发展,这在贵州已经成为共识。今天,当你走在贵州乡间,你会发现,环境最美的是校园,建筑最好的是学校,最受尊敬的是教师。为了每一个梦想都能得到绽放,贵州的教育者们,正在默默躬行。
(编辑:郑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