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网上流传的一句逗趣签名成了眼下“手机控”一族写照。手机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功能日渐强大,发微博、打游戏、看小说、看视频、听音乐……丰富多彩的功能吸引了不少成年人,更使部分正在读书的孩子们“机不离手”。孩子们痴迷的“手机情结”引人关注。
调查:超五成学生配手机
日前,记者走访了市九小、市二十五小、市十小及海口一中、海南侨中、海南中学、海师附中等多所中小学校,针对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学龄段的学生使用手机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近220名的“90后”、“00后”的中小学生在校门口填写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是否配置手机、使用手机功能及手机上网的时间、花费等问题【详细】
曾几何时,我们的童年是在无忧无虑、蹦蹦跳跳、一串家中钥匙脖子上挂着、在父母精心的呵护中长大。虽然《小红帽》里狼外婆的童话故事犹在耳边,但是善良的我们更希望这只是童话传说。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听到有孩子被拐、孩子丢失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都会令父母心头一紧。防骗、防拐等生存技能是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课,因为他告诉孩子们:人多的地方也有大灰狼!保护好自己,这是生活的“不二法则”。
防骗
小心孩子被“糖衣炮弹”击中
“小宝宝不能跟陌生人走!”11月9日上午,一堂特殊的课在海口市中心幼儿园中(1)班开始了。在《我能保护自己》活动中,柯老师首先以“小兔子乖乖”的故事引入课题,让孩子们知道大人不在家的时候,如何拒绝“危险的狼”。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孩子讨论防骗的方法,使孩子加深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的情景游戏,让孩子将学习的感受转换为实际的行为【详细】
“孩子,什么让你最幸福?”
“刮台风,刮台风就可以不上学。”
11月9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一位深圳的学生如此回答。
当灾害天气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幸福感时,我们不由得思考:是什么让孩子觉得不幸福。
关于如何增加学生的幸福指数,专家们给出了很多意见,开设心理咨询屋、办“幸福家园”的专栏板报等,但鄙人认为这些都治标不治本,若没有时间去感受幸福、体会快乐,再多的心理咨询也枉然。
清华姐妹花学霸之马冬晗的周计划表就成为网友们膜拜的“神器”:她把每天的时间切割到每个小时,何时做微积分习题,何时开班会,都精确到分钟,连午休的一个钟头都能挤进去做两三件事,而睡觉只留了5个小时。这样的精神确实值得敬佩,然而,确如网友们所言“剽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但人各有志,“发发呆、散散步”也是生活【详细】
綦江一个普通矿工家庭出身的学子考上了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母亲用账本记下了7年来给儿子汇去的每一笔钱,累计至今共为102277元。近日,其母亲说,记账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儿子奋发向上,好好学习。
作为母亲,记下汇给儿子每笔钱绝不是为了日后与儿子“算账”,而是想通过这一方式教育儿子: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父母挣钱不易?关键是家庭教育方式问题,是将孩子当做温室中的“花朵”娇生惯养,还是从小就让孩子多吃苦、多接触社会?
只有孩子能够切身体悟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才能明白父母挣钱来之不易,才能懂得珍惜和感恩,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面子观”【详细】
上邦百汇城征文作品选登
相关链接:
【第二十三期】教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