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了学校的发展活力和后劲。”
——浙江省嘉善县县长 许晴
“老师,您这样一讲,我觉得这些名著也蛮有意思的嘛,我自己看怎么就没感受到呢?”听了“城里老师”王智姝讲解的世界名著《悲惨世界》,浙江省嘉善县杨庙中学学生沈凯兴致勃勃。王智姝心里却不是滋味,在城里,孩子们阅读名著不算什么,可在农村,竟成了件新鲜事。
乡下孩子能听“城里老师”讲课,得益于嘉善的教师流动政策。嘉善是鱼米之乡,毗邻上海,经济较发达。在这里,即使是农村学校,也校舍崭新、窗明几净,现代化教学设备、空调一应俱全,可学生和家长仍然不买账,择校成风。为什么?嘉善县教育局局长包庆余一针见血:“关键是师资,优质师资均衡才是真的均衡。”他给记者摆出一组数字,嘉善义务教育学校有县级学科带头人及以上名师89人,但是,逾全县学校总数70%的农村学校,拥有的名师数量还不足1/3。
如果优质师资城乡共享,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该有多好!2010年,嘉善被确定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梦想逐渐变成现实。但是,一些顾虑和困扰也随之而来:教师流动会不会“水土不服”?学校会不会“削峰填谷”?流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政策的长期性如何保持?……
嘉善认真调研,有的放矢,开出了建立健全机制的“药方”。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教师流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协调解决难点问题,落实专项经费。经过研究,嘉善提出,每年流动约10%,5年内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50%左右的教师参与流动;教师流动应尊重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主体,尊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意愿,建立合作共赢的目标激励机制。
一次次召开座谈会、恳谈会征求意见,一遍遍通过媒体加强引导、消除顾虑,制定鼓励教师流动的职称评聘政策,年拨款400万元用于流动教师的奖励培养和交通开销,提高在农村任教名师的津贴标准,学术休假邀请参与流动的名师优先享受……周全的考虑,悉心的安排,让“流动”受到老师们的真心欢迎。2011年,嘉善主动报名的教师就达296人,实际流动188人,其中城乡“互换”流动的121名。
泗洲小学位于嘉善城乡结合部,尽管校园漂亮、硬件很好,但老百姓说起来总带着不屑:“这就是个农村学校!”就连农村籍的孩子,都千方百计想“逃离”这里,转到优质校上学。可谁能料到,11名“流动”来的骨干教师,改变了这所农村小学的命运。11名骨干教师中,有曾任县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的校长陈岳峰,有各学科带头人,不仅让校园焕然一新,更带动了原有教师的工作热情。两年下来,泗洲小学“变身”成优质校,“附近的孩子纷纷‘回流’,就连城区家长也开始托关系,想把孩子送进泗洲小学”,陈岳峰笑着说。
把优质师资送出去,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办学质量?很多人向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丁土根这样发问。在教师流动中,作为优质校,丁土根亲手送出过许多自己的手下“爱将”。“适度的名师、骨干教师流出,不但不会影响学校教师质量,反而能给更多教师全新体验和发展平台,激活了学校队伍建设。”丁土根回答,他打了个比方:“就像种小白菜,一块地上种得太密,反而长不好,这时候拔几棵出去,腾出空间,就会有新的名师‘长’出来。”
城里教师流向农村,优质师资得以共享;农村教师流向城里,教师素质大幅提升。双向流动中,一些农村教师相应向上流动到城区学校,通过“传帮带”和零距离观摩学习,教学水平快速提高,有的才半年就评上了“先进”。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了学校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嘉善县长许晴说。
(编辑:郑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