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岩市高级中学有学生家长,通过网上发帖、写信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龙岩市高级中学组织部分初三学生,利用周六时间补课,将“尖子生”、“希望生”纳入到“培优班”进行重点培养,这种做法“拔高了一批学生,打倒了一片学生”。(11月29日《海峡导报》)
初三有三百多名学生,却只让前100多名的学生在周六到校补课,自然让人怀疑学校是在组建“培优班”,可学校只承认是办“兴趣班”,且特别强调不收取一分钱,老师是义务辅导,而且是学生自愿参加。学校的这番解释显然存在着矛盾。如果是学生自愿参加,怎么会只有前100名的学生是“自愿”的,其他名次的学生就无法“自愿”?其实,学校的解释充满了矛盾——学校条件有限,只能够满足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所谓的“学有所长”难道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毫无疑问,学校这么辅导优等生,无非是想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为学校争光,毕竟是初三的学生,中考是关键。中考考好了,学校的领导就有了政绩资本,也能够为学校的招生出力。显然,这么做,是极不公平的。即便是义务,也不该将想学习的学生排除在外。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学校竟然表现出很无辜的样子,说什么如果家长觉得学校的做法有悖公平,相关部门随时可以叫停此做法,但这样对有些学生来说是个遗憾。学校的做法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学校之所以敢这么做,无非是因为吃准了教育行政部门不会对学校作出处罚。如果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查清事实,不被学校的“兴趣班”所迷惑,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的惩罚,学校还敢这么嚣张吗?
“培优班”绑架了谁?绑架了“兴趣班”,绑架了“自愿”,更绑架了民意。学校做得如此不公平,不仅伤了教育公平,更伤了学生的心。以后该如何称呼自己的“母校”呢?
(编辑:郑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