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生代”的90后,从小与高科技产品的人机交流似乎要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还要多,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如鱼得水,或自娱自乐,或与他人互动、闲侃,网络成了一个“隔热”屏障,让90后在一种人情世故相对“真空”的环境中“自足”着,而这也导致他们在现实的环境中变得或沉默寡言,或说话让人摸不着头脑,影响着亲子、恋爱乃至职场中的种种沟通。与情商、智商相比,语商水平的提升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与长辈对话老是没大没小
中国传统教育讲究尊老爱幼,遇到长辈、师长都要鞠躬行礼,主动问好,临行前也要起身告别相送,而如今,能保持这些规矩的90后比例不是很高,更多地则是相逢相别均“无语”。
“砰!”,随着一声使劲的关门声,王女士就知道自己的儿子放学到家了,他要么径直地“登堂”,要么悄然地进了自己的卧室,总之就是一声不吭,好像屋里空无一人一般。而当家里来了亲戚的时候,儿子也不会主动出来应酬,“出来出来,也不喊你大姨,真不懂事!”每次王女士都要这样提醒儿子,他才会出来应付了事般地喊上一句,接着又钻回自己的房间,等亲戚离开的时候,也不见他出来再打个招呼,全然觉得与他无关。看到儿子这样,王女士总会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到家都要给父母鞠上一躬,郑重其事地报上一声“我回来了”,长辈来到家里,必须要出来热情相迎、端茶倒水,长辈离开的时候,也一定会起身相送,说上句“您慢走!”,而如今,儿子却根本没有这样的概念,就连平时和她说话也总是以“诶”来代替尊称,有一回,他因为看到儿子得了区里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而激动得差点儿掉下泪来,儿子却显得很淡定地说“诶诶,你干嘛呢?至于么!”此话一出,让王女士一下子觉得好像自己是需要被指教的一方,母子俩角色完全颠倒了。
说话太“二”找对象都难
一些90后虽然刚二十出头,却因为一直没谈过恋爱或恋爱频频受挫而提早给自己冠上了“剩男”、“剩女”的称号,即便一些相恋中的人,也时常因为言语上的直来直往而生出一些摩擦或抵牾。
在一家IT公司做程序员的小刘是典型的理工男、技术宅,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他就能在屋里长住不出,也正因此,他一直都没有女朋友,周围的亲戚、同事也都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而这位收入高、学历高、个头高的“三高”优质男却频频无法“出手”,原因就在于他实在太不会说话。第一次相亲的时候,他与一个女孩约在一家咖啡馆,天气冷,女孩哈着气给手取暖,本来以为他得嘘寒问暖一下来做个开场白,没想到他却单刀直入地冒出句:“你干嘛的?是天津人吗?”弄得女孩脑子里幻想的罗曼蒂克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有尴尬和别扭,等他的“查户口”结束之后,便再也挤不出什么话了,第一场相亲只得无功而返。而后来朋友介绍的另一个女孩愿意和他往恋人的方向发展试试,可交往中,有一回女孩撒娇地说她没劲儿了,提不动包,小刘却来了句:“比我还胖呢,怎么就没劲儿了?”弄得女孩完全没有台阶下,这样几次遭“冷”之后,第二个女孩也和他分手了。
进入职场沟通不顺畅
一项调查显示,90后在职场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16.89%的受访者认为,与90后沟通有代沟,“他们喜欢通过网络与人打交道”;31.62%的受访者觉得90后在职场中“太自我,不懂人情世故”;还有14.95%的受访者感叹,90后“太实际,目的性很强”。可见,对话“不在一个频道”已成为90后在职场遭遇诟病的重要原因。
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的部门经理陈先生表示,去年,他的团队新来了个90后小晏,“上班看见我总是躲着走,实在躲不开了才跟我打个招呼,平时交流工作总是发短信、邮件或者用QQ说,其实我挺想跟新来的年轻人当面聊聊的,不知她是因为胆小还是真的跟我没话说。”陈先生面对这样的员工也很摸不着头脑。
小晏身边的同事大部分是70后,在一起谈的都是孩子、房子、车子这些问题,而小晏喜欢看言情、穿越小说,对于同事们热聊的话题,她丝毫不关心,而她也没打算融入同事的圈子,同事有时为了拉近和她的关系,就问她有没有男朋友,小晏却语出“惊”人,“个人隐私,谢绝回答!”弄得同事没法往下接话茬,久而久之,她和同事的关系就只停留在工作交流上,没有一点儿热乎劲儿。
网络时代来到,为有的人躲避面对面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习惯一切用QQ、微博等虚拟通信工具来表达,这难免使他们在真实的人际沟通上显得有些生疏、不通人情世故。
专家声音
变“听话”为“对话”
天津慧道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薛连福
存在于90后身上的“不会说话”现象其实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都有表现,只不过90后更普遍、更突出。究其原因除了个性、秉性外,还与特殊的成长环境有关。90后的家长们总在强调“你要听话”,形成了听话才对,不听话是错的思维模式。当家长不听孩子讲话,或是孩子讲了话却受到过多批评后,孩子就不愿意讲话了,90后从孩童时代就缺少一种“对话模式”,事事有父母包办,没有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
了解90后“不会说话”的原因后,就应该鼓励孩子从小多说话,有耐心地去引导其表达。当然,职场也有责任帮助90后有效地补上这一课,增加一些培训、互动,锻炼、鼓励他们表达想法,包容他们起初“说错话”,帮助他们提升表达能力,完善表达方式,使其更好的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真正做到彼此倾听、沟通。
主动营造互相交流的环境
国际时尚礼仪教育专家 周思敏
我们不要盲目批评90后这代人,要理解是环境让他们如此。社会在变革,作为E时代的人,90后不像那些年长者习惯用委婉的方式沟通,顾及别人的面子,这是因为他们做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喜欢直来直去的交流。恋爱中的独生子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一味追求平等,很少顾及对方的感受。进入职场后,一是不太了解职场环境,二是没有受过相应的培训,所以显得沟通能力不足。
E时代改变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不光是90后,其他年龄段的人也赶上了这样的潮流,离不开网络和手机。面对生活中缺少语言交流的现象,建议家庭与单位多组织一些聚会来增加沟通。在台湾流行一种“手机监狱”的活动,大家都被“没收”手机,需要立刻面对面地说话,职场也可以采用例会时间做一些比赛,选择说话达人之类的活动,帮助90后搭造一个平台去表达、沟通。
语商教育迫在眉睫
天津二十中学校长 张永泉
人们经常强调的是智商、情商,那什么才能将这两大优势呈现出来呢?我想是“语商”,就是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再高,不能表达出来也是枉然,相反语商能力提高了,智商和情商肯定也会跟着提高。现在的高中生都是90后,他们的学业负担很重,为了能考上知名大学,每天除了和卷子交流就是和电脑交流,肯定会造成人际交流能力上的缺陷。现在的90后显得太闷,见到父母不打招呼,见到老师躲着走,年级越高越沉默,这些语商能力的不足对90后走进职场是相当不利的。
要改变这种现状,教育界必须要树立全面教育的理念,要以“语商”教育为特色切入,要在教学阶段借读、写、说、辩等手段让90后积累、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最终形成课内外互动的氛围,同时还应利用课程、课堂、活动、社团、校刊、写作等形式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二十中学定期开展的辩论会、演讲比赛以及校刊、仪式等就是在为90后提高语商搭建平台。通过语商的培养,90后走向社会后,接人待物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语商教育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编辑:郑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