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貌一新的琼山三小。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摄
胡昌史:
当了26年“校长”的私塾先生
晚清风云变幻,历史的波涛卷动南海,也涤荡着中国的旧式教育。
琼岛北岸,琼山府城,小北门内的村民尚未望到战争的阴云,靠织衣刺绣谋生的人家,有了到学龄的孩子,都去拜胡昌史为师。
对琼山教育颇有研究的海南省文史专家王俞春回顾了当时的一些办学历史:光绪三十一年(1905)后,琼山县少部分的社学、义学、书院开始引进西式教育改办小学堂。191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海南各县对教育进行了大幅改革,相继开办了一批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
这些改革也影响到了绣衣坊的人们。
适龄的孩子上学的越来越多,胡先生原来上课的地方捉襟见肘,村民们自发商议,便想到了晏公庙。晏公庙当时前后四间,一线排开,每两间中间都隔有庭院,地方宽敞,村民们决定,前两间供大家祭拜求福,把后两间让出,帮先生把私塾开办起来。1912年元月,私塾掌教人胡昌史在公庙里“开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