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濬与御批《礼记集说》
那么,这套御批《礼记集说》又为何会流落海南呢?答案很可能与海南历史上的一位文化名人有关:丘濬。
宋静敏珍藏不少古玩字画,但他对这套破损的《礼记集说》尤为重视。他说,这套书他历经波折才从海南一户邱姓人家淘得,这户邱姓人家可能是丘濬的后人。此外,书卷上还有多处“石屋缄藏”的印章十分显眼,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丘濬的“藏书石屋”。
丘濬,明中叶理学名臣、琼山人,明景泰五年(1454)廷试中二甲第一名,后在京为官近40年,曾任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会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等,明弘治年间曾任少保兼太子太保,即太子的老师。
如此官职显赫,且与皇族关系密切,皇帝将御藏的图书相赠实在大有可能。1469年,丘濬因母亲去世返回海南守孝3年,对这一次返乡,有相关史料记载:“囊无赢余,行装惟图书数万卷而已”。极有可能,元代陈澔原版的《礼记集说》便在其中。
守孝期满,丘濬返京前在家宅“可继堂”后开设了“藏书石屋”,用于收藏大量书籍和方便后人读书学习。“石屋缄藏”的印章便来源于此。
这套《礼记集说》灰黄边发黑的书扉页上,清晰地盖着“石屋缄藏”的印章:其印篆体阴刻,满底无边,印色紫红。书的封面还有红色“恩赐、恩荣”等字样,据宋静敏猜测,这极有可能就是丘濬或其后人的笔迹,以感念御赐的恩荣。
时隔500多年,丘濬当年的藏书多数不复存在,这套残存的《礼记集说》也不知辗转经过了几代人的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丘濬的后人曾一段时间内拥有并研读过此书,因为,书卷上有一段话记录了丘氏后人研读此书时的感想,内容是:“先祖之手泽于父,阅书而傖然泣下”。
如今,拥有这套《礼记集说》的虽非丘濬后人,但收藏者同样珍爱如宝。在向记者展示完藏书后,宋静敏小心翼翼地用一块黄色干布将书卷裹起来,再放置于锦盒中保存起来。(记者李佳飞 见习记者 李 婧)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