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给学生更多时间愉快地运动
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吃完早餐后乘坐公交车,7点半后到达学校晨读。8点开始上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上午第二节课后有20分钟广播体操,第三节下课后有5分钟眼保健操,上午11点40下课,午餐和午休。下午2点上课,4点半后学校有半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放学回家后吃饭、做作业到9点半、10点钟睡觉。
这是今年刚上初二的学生小陈一天的时间安排。按照这样的作息时间,他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一小时。
从体育纳入高考、是否该取消长跑到如今的游泳纳入中考,今年秋冬,以政策推动学生体质锻炼成为热议的话题。但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少学校校长、老师都表示,以政策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更是一个被逼迫的选择。
课业负担重,是学生锻炼时间少的直接原因。杜锡群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西丽第二中学,每个年级都有“阳光体育”项目,除了每天课间操照常进行外,每天下午第八节课都有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的运动时间,跑步、踢球、做操等。
但杜锡群也坦言,这样的体育锻炼时间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家长也能配合,在课后带孩子多运动。”不过,课业负担重,使得学生回到家也无暇锻炼身体。
记者了解到,日本的学校基本上每天都有体育课,不管春夏秋冬一律穿短袖和短裤,每天锻炼2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占总数的四成多;在新加坡,学校每天下午两点后安排课外运动;在法国,小学有三分之一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8-9小时体育活动,中学生为每周5个小时……
而在国内,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保证运动的时间,也陆续出台了许多政策。但一个又一个的政策推行,却无法让学生的体质得到根本的改善。在无暇运动、课业负担重的背后,是应试教育体制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评价体系,还是以成绩为主,且在找工作的时候,不管体质怎么样,拿着名牌大学的招牌就优先。”杜锡群表示,整个社会的招考方式导致学生课程内容多,课业负担重,教师的评价也非常看重学生的成绩,“即使现在不宣传状元,内部竞争还是很严重。”
“学习成长的过程是愉悦的健康的,艺术和体育的培养和投入,不仅仅是为了将来达到什么目的,而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星认为,强调体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再多都不为过。
缓解文化课中的残酷竞争,挪出更多时间让学生从事更愉快的体育锻炼,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或许才是改善整个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根本。
阅读此文的网友还看了:
深圳中考体育拟将游泳纳入选考 学校无泳池难普及
云中考明年必考中长跑 2014年或增体育考试项目
中考体育满分≠学生体质好 武汉体育中考不增难度
西安明年中考增综合素质考试 考题源于日常生活
海南调整中考制度 综合素质等成升学主要依据
(编辑:郑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