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教育不能“以惩代教”
维护好文明校园,存在“温和纠错”的方法,也存在着个别“以惩代教”的手段,如何拿捏好教育学生的尺度就看学校和老师如何理智地把握。
琼山区某中学曾针对上课讲话、迟到逃学、吸烟等屡教不改的所谓“问题学生”进行“体罚”,让他们下蹲手举凳子,希望达到“改邪归正”的效果。据他们的班主任介绍,这两位学生屡屡违反课堂纪律和校规,上课说话、迟到、逃学是常客,老师和家长教育多次仍不悔改,便让这两名学生蹲在圆桌边举凳悔过。
该校的王副校长表示,问题学生虽令人头疼,但老师采取的上述教育方式显然是不对的。他说,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品学优良、遵纪守规,但个别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有时确实让人难以忍受。他举例说,有位“问题学生”上课时玩手机,被老师发现扣留后,不但不悔改,反而借此发泄情绪,损坏教室的课桌造成不良影响。
记者在网上征询学生们的意见时,有不少学生回复道,“老师经常不能有话好好说。如果能耐心跟我们沟通,我们能感觉到自己得到尊重和重视,自然也体谅老师的工作。”网上海口某中学男生反映,有一次上物理课,语文科代表看小说被老师看到,这位女老师走过来不由分说就用课本拍打那位同学的后脑勺并且对其进行言语上的斥责,他说:“老师有什么权利打学生、用脏话骂学生?”这名同学对老师采取的过激做法感到非常反感。
处罚有度更利于学生成长
记者采访了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多年的温老师。温老师说:“老师应以教育为目的,而不是以惩罚为目的,在学生出现厌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多关心学生,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想办法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及时征求家长的意见,与家长一起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信息渠道多,逆反心理和自主意识比较强,的确不容易管教,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更应该负起责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要及时地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当学生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老师应该与学生交流,用相对温和的方式来教导学生。”温老师说。
海南大学的李芬教授认为,学校是有规章制度的,学生违规违纪应当受到惩罚。首先要立好规矩,并且惩罚的程度是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惩罚的制度要向学生公示。李教授说,学生有他们的权利,惩罚应该有度。同时要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不恰当的惩罚会造成他们对课堂的恐惧或有心理烙印。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制定班规惩处制度,通过后按规定执行。这样能更好、更合理地制定出规章制度,有利于引导孩子们在校园生活中健康成长。”
相关链接:
【第二十六期】教育周刊
中国留学教育逐渐走向平民化
海南省教育厅:明年国家公派留学报名将启动
海南中学等16家单位入选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
教育明年工作突出四大关键词
十八大报告:凸显教育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