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任良夫人廖瑞珍已年近百岁。 陈德雄 摄 1936年,年仅20岁的廖瑞珍,在自己如花似玉的妙龄,以一个天资聪颖的富家女身份嫁给一个比自己的父亲还年长的人,成为郑任良在海口的新夫人。此时,他已47岁,在梅县的原配夫人已经为他生了一女三男,他的大女儿比新夫人还大5岁。夫妻年龄的悬殊,更凸显郑任良当时的显赫身份:一人集大学教授、银行行长、实业公司总经理的头衔于一身。他以梅县人的文武双全在当时的海口成为一颗耀眼的星,而他心中所怀的实业报国的梦想又让他显得与一般成功的商人截然不同。
如今,已鲜有人知道,郑任良的遗孀廖瑞珍已经96岁高龄,仍在海口月朗新村一座民房里平静地生活着。令人唏嘘的是,这段在当时的海口和广州都轰动一时的婚配之后,她并没有享受到多少舒适与荣耀,却要跟着丈夫在动荡的年代担惊受怕。
1939年,当他种下的热带作物将有收获,月朗新村人气渐旺,郑任良已经是海口有名望和地位的实业家时,日军的铁蹄踏上了海南岛。他的松涛公司被炸了,合作的华侨离散了,银行倒闭了,海口西郊围海造田的工程陷入一片汪洋,月朗新村的断壁残垣尤其让人心酸。这位希望实业报国的革命先驱陷入从未有过的绝望中。
“父亲的很多故事我也是后来听到的。”崽崽说,有一次跟海口文化馆的一个馆员闲聊,说到海口的奇人轶事,那人居然说最敬佩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抗日名将叶志高,另一个就是
郑任良。“我当然觉得奇怪,郑任良就是我的父亲哪!”细问原委才知道,日本人登陆海南岛后,打听到郑任良有文化、懂日语,曾先后聘任他为琼山县长、琼崖政府建设厅长,要他主持海南的经济工作,均被拒绝。
“传说的版本是,1939年2月10日晚上日本人就找上门,被父亲大义凛然地拦阻在门外,并且痛骂了日本人。”崽崽转述文化馆馆员的话,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胆量敢骂日本人,他因此敬佩郑任良。可惜,敬佩归敬佩,坎坷的路还得自己走,沉重的命运还得自己背。为摆脱纠缠,郑任良丢下产业交人代管,当夜带着妻小逃走了,此后的几年里他们一家在湛江、广州和香港过着艰难的流亡生活。
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郑任良带着妻儿重返海南。
崽崽给记者展示了一些老照片,其中一张是1947年郑任良先生带领全家在海口的留影。他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神情却有些疲惫。此时抗战胜利刚刚两年,他的一切产业均被日本人所毁坏,看不出还能恢复的迹象。他旁边并肩而坐的两位夫人,表明着他是属于亦新亦旧的一代。怀抱孩子的廖瑞珍微笑着,可那笑容里却少了些神采,当然,此时崽崽还没有出世。
从夫人和孩子们的穿戴上可以看出,这个曾经富甲一方、拥有儋州松涛华侨实业公司、琼崖华侨实业公司银行和海口月朗村2000多亩地产的富商,此时已是家道中落,陷入生活的困境当中。这张保留下来的他与家人的合影,永久地打上了那一刻的印记。
(编辑:王艺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