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2013教育期盼:近六成家长盼老师给学生减负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3-01-15 08:40

    2013年,本报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2013,我们期盼看到教育有哪些变化”系列调查,截至1月8日晚8时,共有2054名家长、958名学生参与了调查。同时,记者又随机选择了多所学校的学生以及家长进行采访。他们的关注点和对未来教育的期盼与教育工作者有所不同,但依然集中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范围,比如师德建设、区域教育均衡公平、高考招生多元化、中小学生减负等方面。

    新年期盼:

    推动教师流动实现区域教育均衡

    数据呈现

    在“作为家长您期盼教育有何变化”的问卷中,“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国家加大投入,家长减少开支”位居前两位。“国家大力治理乱收费”、“学校安全措施落到实处”紧随其后。有意思的是,“全面叫停疯狂奥数”、“孩子能顺利就业”等社会热点话题,家长们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两个选项共占参与调查人数的12%左右。

    相比家长,学生们的愿望更多集中在教师授课上。“不要照本宣科,把课上精彩”领跑学生新年对老师的期盼。“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排在第二位。

    家长声音

    刘颖(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初二学生廖世杰之母):均衡、发展是当今教育事业的两大关键词。在教育资源不均的情况下,“择校”现象的存在是情有可原的。只有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均衡发展了,才能真正缓解“择校热”。实际上,我们“择校”择的不就是好老师吗?如果每所学校都有好老师,都有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家长,我们也不必再为孩子进名校而到处托人或找关系了。

    高彦艳(北京市潞河中学高三学生方桐之母):要实现教育均衡需要从师资均衡、投入均衡上入手,尤其是在师资均衡上,应尽可能缩小名校与普通校之间的差距。比如可以采取师资流动制,将名师资源适度流动到薄弱校,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眼下,名校办分校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让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教育公平本来的面目。

    专家视点

    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在应试教育环境中,竞争性的压力层层传递到家庭之中,导致家庭教育被异化,亲子关系变得功利。要缓解亲子焦虑、改善亲子关系,就必须降低考试升学压力,均衡分配教育资源。

    课业负担:

    近六成家长认为过重

    数据呈现

    在“对小学教育有何期盼”这一选项中,59%的家长认为应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有25%的家长坦言,学校还应减轻短信布置给家长的“作业”负担。在这些家长看来,分数教育仍是现下的主流,应将素质教育和人性教育纳入到平时学校教育中。在学生问卷中,有45%的学生期望家庭作业每天时间不超过2小时。

    各界声音

    俞青梅(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小学五年级学生朱寒静之母):现在的孩子负担重、压力大,应该给他们“减负”。然而,怎么减是一个问题,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减负之后对孩子是否会造成升学影响。

    方同学(北京市育才学校小学部六年级学生):爸妈帮我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除了上课之外,时间基本都被这些班占了。希望学校能多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这样同学们就不用去上一些不喜欢的课外班了。

    师德建设:

    近八成家长建议出台法规规范

    数据呈现

    2012年,各地频发的“虐童”事件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师德建设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79%的家长要求出台法规规范教师师德并建立追责制,追责从教师到校长。学生则最希望教师能关心每一位同学,“帮助自己树立自信心”和“不歧视学习不好的学生”两项分别得到了23%、25%的投票支持。

    家长声音

    刘阳(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前门分校学生王思佳之母):最近一段时间总在媒体上看到老师“虐童”事件,太让人痛心了!我认为应该出台严厉的法规规范教师师德,还要建立追责制,一旦出事,从教师到校长,都应受到处罚。

    李女士(家有三岁半的女儿在上幼儿园):今年频发的“虐童”事件让我感到非常气愤。幼儿园教师本来就是要极具爱心的职业,“虐童”的老师连基本的素养都不具备。孩子哭闹、不懂事是成长的必经阶段,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和告知,而不是强行制止。中国的幼儿教师还是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管理。

    专家观点

    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师就是一个职业。由于其“职业属性”长期被忽视,才导致教师群体的道德出现严重问题。即便近年教师待遇逐渐提高,有关这一职业的道德建设也不免误入歧途。我们的师德规范,谈的都是大道理,并非从职业角度要求教师。从职业角度出发,要先确保教师待遇,再规定不得兼职,明晰了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责,教师的职业定位就不至于模糊。治理师德靠的不仅是思想教育,更是职业规范和基本制度。当待遇有保障、规则严密时,教师就不需要也不敢再主动索礼,也不会处心积虑地靠课外家教赚学生钱了。

    高校招生制度:

    半数家长期望多元化录取

    数据呈现

    自2003年起,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开始试点推行自主招生,鼓励各个大学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选拔有利于高校培养的学生。这不仅意味着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新突破,还为更多有特长的偏科学生提供了入读名校的机会。对此,48%的家长期盼在新教育改革推动下,高考能实现多元化录取,不再一考“定终身”。35%的家长提出,应当取消有争议的高考加分。此外,43%的学生呼吁在人口大省多投放录取名额。

    各界声音

    汪令全(北京市海淀区八一中学高二学生汪凌志之父):如今的高考制度是“唯分数论”,大多“一考定终身”,这样的制度使孩子从上小学起,就围着一个“标准”学习和生活——“分数”。若能实现多元化录取,孩子们就能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意识,“减负”和素质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高彦艳(北京市潞河中学高三学生方桐之母):多元录取,就是指不唯分数录取——除了高考成绩,还可以参考学生的科学发明、学术研究,参加公益慈善、社会志愿服务的情况,以及体育竞赛水平等。可以说,改变录取方式就是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

    程诺(北京化工大学一年级学生):我是来自山东的考生,众所周知,那里的高考竞争环境十分激烈。学生想要考出山东省就好比“走蜀道”,希望全国的高校能在像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多投放录取名额。

    专家视点

    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改革中的高考制度基于学校的自主招生与多元评价体系,比较合理的模式是考试和招生分离,让考试社会化,为学校教育和招生提供多种评价依据。建议实行中小学自主教学,大学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而非一考定终生。在这种模式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才会将学生从升学压力中解放出来,让孩子回归自然天性。

    ★ 网友真心话★

    网友S勋:不可否认,在高考教育模式下,不少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的明天发展和成就,从而忽视了学生现在的快乐、道德建设、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是真爱学生,就应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史、学习史。

    网友幸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孩子近视大增、运动减少,发育不良甚至厌学、逃学。教育部门在对学生进行营养干预的同时,必须加大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力度,让孩子的书包轻起来,让乱七八糟的教辅读物少下去,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节假日远离名目繁多的补习,完整地交给孩子支配。

    网友魏文彪:有人提出,如果取消户籍限制将会带来更多的“高考移民”现象,从而导致产生教育不公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不少发达省市高考录取分数线相比其它地方过低所致,其根源在于部属高校属地化录取是一种有失公平的高考录取方式,而不在于允许非户籍考生异地高考。(文/本报记者 郑欣 曹阳 人民网记者 林露 许博)

 

相关链接:

给学生减负遇困惑 作业多学生苦 作业少家长忧
重庆为学生减负动真格 减负不力中小学校长下课
市民为学生“减负”支招:高效用好课堂40分钟
寒假作业太难做 为学生“减负”家长须“代劳”
浙江推出学生减负新规定  学校补课多将被问责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现代教育报] [作者:曹阳 林露 许博] [编辑:郑克姗 实习生 杨雨霞]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