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渔民:做水手、养海产、驾游艇
东北风盛行,海南琼海潭门港区内停泊着众多渔船。渔民多选择在家避风,修补船只,陪陪家人,等待春节后再次扬帆。
花格子衬衫、牛仔短裤,骑着电动车在码头上转悠,如果不说,你一定看不出1982年出生的王振才是位耕海13年的水手。
“从小就跟着老人打渔,哪有鱼,鱼多大,一出海我们就知道。”王振才是“琼琼海02025”渔船的水手,“船上已经换了一代人,最年轻的才十七八岁,我都已经算老人了。现在父辈已经很少出海,都是‘80后’、‘90后’在跑”。
琼海潭门是海南前往三沙的重要出发港。潭门3.2万人口,出海渔民超四成,这其中年轻一代渔民已占大多数。
“相比老一辈,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王振才说,现在的渔船上单边带(固定频率的海事通讯设备)、卫星电话、北斗导航一应俱全,出海先保证安全,然后凭本事吃饭。他每年出海三个航次,每次都有不错的收入。
“国家鼓励渔民造大船,闯深海,还在修码头方便渔民。”这些利好消息让而立之年的王振才目标更加清晰,“先学习船长技术,时机合适就造一艘自己的渔船”。
29岁的符永建已是两艘渔船的船东。不过他把船交给他人,自己在海边搭棚从事养殖,侍弄十几亩鱼塘和两亩养螺池,产品主要销往海南省内以及广东、福建等地,市场供不应求。
“年轻人选择多了,不出海但还是守着海”,符永建是潭门最早从事养殖的一批人,“刚开始也失败过,第一次养鱼赔了10多万元(人民币),养螺也赔了。我顶住压力自学技术,第二年就补上了损失”。
符永建说,潭门人靠海吃海,对海的感情不会改变,现在已经有人将养殖业搬到深海,挖掘另一条“蓝金”之路。政府也派专家指导渔民,制定扶植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的政策。
如今符永建的事业越做越大,仅水产养殖一年可收入40万元人民币,加上渔船收入近150万元,“未来再把水产业继续做大,到时换新船造大船”。
冬日的三亚依然艳阳高照,站在鹿回头山上俯瞰,原来的渔港被“一分为二”:一边停泊着“现代”游艇,一边停泊着渔船。
29岁的陈艺穿着运动装,走过长长的专用码头,熟练地跳上一艘游艇,启动发动机检查其排水功能。价格不菲的游艇每天都需要保养,用他的话来讲“自己的衣服洗不干净,也要把船洗干净”。
海上旅游和运动的兴起让海南新一代渔民的职业选择更趋多元。陈艺当过7年渔民,后来上岸做过讲解员,“有了海上经验做游艇得心应手”。
2010年以来,三亚逐步形成游艇销售、消费、维护保养、码头建设管理产业链,新增的租赁、购买游艇数量成倍增长,仅2012年1-8月,三亚口岸新增租赁进口游艇、帆船16艘,同比增长1.28倍,游艇产业发展在中国城市中位居前列。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经验,陈艺打响了自己的招牌。“其实游艇属于奢侈品,现在还属于小众化,但产业发展已是趋势”,拥有私人游艇证的陈艺,现在身兼三艘艇的船长,月薪7000元。
陈艺没有止步于此,“刚刚参加了一次海钓比赛,发现三亚发展海钓运动比较合适,不比澳大利亚和马尔代夫差。”他正和朋友研究如何发展海钓产业,面向到此养老度假的“候鸟”老人和商业人士。
“我是最喜欢海的,离不开海。”海南新渔民陈艺和他的同龄人正编织着新的梦想。
相关链接:
国家补贴企业垫资 海南渔民圆梦500吨位大船
海口渔民出海一网捞上“铁疙瘩”
西沙群岛实现电视村村通 渔民喜看十八大直播
海南渔企及渔民期待更多渔船赴三沙捕鱼
为渔民南海捕鱼维权 海口海事法院博鳌法庭工作纪实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