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冯氏开基始祖冯宝像。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摄 “海南宗师”冯官尧
在冯仁鸿编著的《中华冯氏源流史》中,收录了民国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冯炳奎(文昌人,1949年后旅居台湾)所写的一篇传记,文章的主角是被誉为“海南宗师”的冯官尧。
冯官尧(1869-1939)是南宋渡琼副将冯文俌的二十一世孙,生于同治己巳年(1869),文昌抱罗人,自幼丧父,全赖温厚、贤惠的母亲云氏将兄弟4人抚养、训育成人。宣统己酉年(1909),15岁就通经史,20岁便成文章的冯官尧作为拔贡前往北京,被任命为直隶州州判,但不赴任;民国九年(1920),主政海南的赵士槐(1883-1921)委任他为文昌县知事,冯官尧也推辞。
不恋仕途的冯官尧将一生投入到办教育和讲学之中。他不但重建文昌县立罗峰中学,创建私立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还在文昌县立中学、省立琼崖中学、省立第六师范、琼山县立中学和自己参创的琼海中学讲学,先后历时20余年。
冯炳奎对冯官尧的书法赞誉甚高:“至于先生之书法,迨为天授。其格度似欧阳率(欧阳询)更,其泼墨之光润似赵孟頫,其用墨之浓似刘墉。既合乎明清翰院取才标准之光方乌,其用笔又合乎右军(王羲之)之心正笔正。”
冯官尧对教育更是有其法度和抱负,是“讲学”,而不是“讲书”,主要理念有三。
首先,冯官尧讲学主张融会贯通,抽丝剥茧,要深入浅出,文理密察,使学生如端坐春风,集中注意力;不仅要讲授知识,更要启发学生问难。
其次,冯官尧认为学校制度,是班级制,只能造就中才,“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中庸》),因此,先生之教,要注意低能与高才,因材施教。
再者,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去实践;不只是在学校和学期内教授,还要让学生在校外深受启发。
冯官尧的讲学思想,不但延续了孔子的教育理论,对今天的教育者也不无启迪。
冯炳奎称,“所以琼海多才,多出其门下。现留台诸子,谈及先生,必肃然起敬。”
相关链接:
重温冯氏经典电影音乐 歌手原音重现
急寻《冯氏族谱》 烦请读者帮忙
海南王氏:千年家族文脉兴
(编辑:王艺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