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韵” 海口晚报记者 谈星余 摄
海南省海口市骑楼老街又添新景致!5座展示百年老街历史人文故事和民风民俗,体现南洋华侨开放与包容的文化的铜像雕塑,26日被安置在了中山路几处角落。栩栩如生的雕塑,不断引来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
下南洋谋生史的生动画卷
中山路的骑楼老街,和往常一样热闹,但5个铜像的加入又给老街增添了不少活力。在中山路和中山横路的交叉口处,记者注意到分布在两端的两组铜像展示了家中的男人们下南洋干工谋生,女人带着孩子在岸边挥手送别的情景,依依惜别的神情雕刻得十分生动。
“下南洋” 海口晚报记者 谈星余 摄
“这组雕像的主题为‘送别’和‘下南洋’。”据骑楼老街工程建设负责人介绍,海口南洋骑楼老街的形成与早期的对外开放息息相关,晚清时期海口是当时全国十大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在海口有许多 “招工馆”,公开招募契约华工,运往东南亚,为他们开荒拓疆。 “下南洋”与“闯关东”、“走西口”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的重大历史事件。
“许多海南人为求一份生计、一番事业远渡南洋,‘下南洋’的中国人,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他们的勤奋与努力,改变了所在国经济落后的状况。”该负责人介绍说,很多人也彻底改变了自己与家族的命运。东南亚先后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华人富豪。他们功成不忘乡梓,报效家乡,兴办公益事业,老街上的多数骑楼是由华侨修建,同时将各地的建筑风格带回海口,才形成了南洋骑楼老街欧亚混合充满南洋风情的城市风貌。
“送别” 海口晚报记者 谈星余 摄
据了解,雕塑“送别”和“下南洋”是钟文丰的作品,他曾为广州上下九步行街创作作品“第一桶”。
民风民俗市井百态的生动塑造
“‘老爸茶’‘椰韵’和‘商道’这几组铜雕,主要展示了百年老街历史与人文故事,民风民俗和市井百态。”记者看见,中山路另一角的铜雕,桌上摆放着一壶茶和两盘点心,两个男人边饮茶边聊天,惬意悠闲,展现了海南本土的老爸茶文化。
该负责人说,“老爸茶”是大众茶的别称,通常指街头的茶店。南方人喜欢去茶店,但地道的海口人喝茶很少会去装修考究、环境幽雅的茶艺馆。临街一间铺面,没有什么装修,但茶店坐无虚席,生意红火,这是海口最常见的市井图画。
“商道” 海口晚报记者 谈星余 摄
“海口老爸茶店的兴起,和归侨有着密切的关系。”该负责人称,19世纪末期,一些琼籍华侨在几条骑楼老街上开起新式茶店,供出海归来的渔民和客商驻足休息,联络感情。据了解,雕塑“老爸茶”的作者是程连仲,创作过“腾飞”“童年”等作品。
此外,还有两处主题为“椰韵”和“商道”的雕像。椰树是海口的象征,椰树的品格是海口人民的象征,椰子装扮了海口,也塑造了海口人,形成了最具海口特色的“椰文化”。在海口各地的小吃中,以椰果肉作为馅料是最普遍的。此外,还有椰叶饭、椰汁鸡等一系列以椰子为原料的饮食,清香芬芳,流传在民间生活之中。
“老爸茶” 海口晚报记者 谈星余 摄
据介绍,海口对外交往源远流长,宋代就已与国外有经贸往来。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后,海口成为本岛的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中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侵略者签订了《天津条约》,把海口(当时称为琼州)列为通商口岸,并设立领事馆。至光绪年间,先后有美、日、英、德、法等10个国家在海口设领事馆。同时各大国商业公司在海口设立办事机构,兴建洋行,开办公司,不断有外国人来海口居住,对外贸易开始活跃,那时海口就是国际化的商业城市。
记者还了解到,中山路骑楼实际计划设置6个铜雕,现在5个都已经摆设好了,还有个以“归侨”为主题的雕像这几天也准备在老街“安家”。
相关链接:
城市新名片 骑楼最抢眼
海口骑楼示范样板街10家企业全部入驻
骑楼地标:市民新去处 “道德讲堂” 美兰率先开课
海口骑楼60多老字号重现 含蛇成语金点子有木有?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