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倡导效果不显著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贺阳2009年带队在北京4所高校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其调查结果显示,在对319名大学生进行的基础语文知识测试中,约70%的大学生成绩不足70分;在74篇书面作文中,49篇存在行文格式问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秉琦曾对目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大致判断,他在西安5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本科生中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语文听、说、读、写基础能力评价均不高,尤其在“说”和“写”的能力上,普遍显得信心不足。其中,认为自己“说”差的人占48.4%,认为自己“写”差的占64.5%。
其实,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并多以公共基础必修性质为主。
新中国的大学语文教育始于1978年,恢复高考后,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与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倡导下,大学语文课程在全国各高校中逐步恢复设立,但并未引起重视。1996年,原国家教委高教司提出要求,“希望有条件的学校,要为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并把这门课程的建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手段”。此后,开设大学语文的高校日益增加。
由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洪教授2006年所组织的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调查显示,在100所大学里,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有88所,其中,开始5年以内的30所,5~10年的13所,10~15年的6所,15~20年的3所,20年以上的14所。在学校类别里,综合性院校和文科为主的院校里,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的有53所,理工科和其他为主的院校里,只有9所。
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要求大学语文列入必修课,并明确规定: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然而,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大学语文,其效果并未显现。
在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理工类高校中,华中科技大学属异类。199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出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两年后,他在全校推行文科生学一年高等数学、理科生每年都要考大学语文的制度,而从1998年起,他要求他的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否则不接受其论文答辩。
地位边缘化,师资匮乏,模式陈旧
贺阳等人认为,当前的高校汉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地位边缘化,资源投入不足,教学模式陈旧和教学效果不佳。
仅教材一项即混乱不堪。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馆藏大学语文教材达到1402种,用于现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教材在100种以上。其中,也有专门针对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语文教材。有人曾这样形容:“《大学语文》教材已从十年前的‘西周时期’(一家独大,垄断市场),发展到‘春秋时期’(诸侯混战,乱成一团)。”
“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编成文学史的缩编本,一是编成应用写作的拓展版。”陈洪称。
1982年,陈洪以一人之力给南开大学9个系的学生教授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那时在南开属于限定选修课。在他看来,师资水平的欠缺的确是导致大学语文处境尴尬的一大原因,“需要好的老师用好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优雅母语的兴趣”,“大学语文课是能上出魅力来的”。
陈洪前些天碰到几个当年的学生,他们一起聊天,“有一个化学系的学生跟我说,‘您当时油印的讲义我还都留着呢’,我第一节课讲《诗经》里的《氓》,他们现在还记得。”
李淼则认为语文教育的现状与不重视文化的社会风气存在一定联系,“如果整个社会重视文化,校园里有这种风气,你只懂爱因斯坦但是不懂乔伊斯,人家会笑你,你就会学了。”
港台高校近年来日益重视汉语教学。台湾的高校多设有“国文”课程。其中,台湾大学的“国文”课,分两学期开设,每学期3学分,共计6学分。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本科生汉语课程均为本科生必修课。香港大学学规规定:所有本科学生要取得毕业资格,须修习3个学分的“中文进阶”类课程。
2012年3月,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秦和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切实加强大学语文教育的提案》。提案中指出,“提高语文素养,应当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可以不作诗,不写小说,但不能丧失对文字的应用能力、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是大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基础。”秦和认为,“这个问题迫切需要国家政策层面予以考虑和应对”。
对于文理科学生,大学语文教育可以有所区别,温儒敏说:“文科学生要适当学习一些科技文章,了解科学前沿相关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理科生则要多看一些中外人文的经典作品。大学语文能给学生的,就是恢复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知道思维能力也与知识结构、阅读有相当大的关系,而写作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可以使大脑更清晰,更有深度,更有创意。大学语文应当和通识教育结合起来。”(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阅读此文的网友还看了:
90后大学毕业生入职元年 称最看重福利待遇
大学老师要求新生“格式化”中学所学?
大学,实至方能名归
海南大学本科生在上海菜场当“猪肉倌”
最新全国大学校花榜出炉 不让奶茶妹妹专美
“国学”冬令营 家长孩子一起读《大学》
美国私立中学成进名牌大学跳板 中国留学生大增
英国大学校长:政府“负面言辞”致留学生人数剧减
中国大学负债运行非秘密 何时不再当“杨白劳”
大学用贺卡方式寄成绩单 学生蹲家门口“拦截”
(编辑:郑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