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2月27日消息(记者 胡晓航 文/图)“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世界杯”的美誉,海中高三学生陈镛凭借“寻找见血封喉毒性的价值”的研究项目成功入围2013年的总决赛,成为海南建省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学生。
灵感源于逆向思考
提起“见血封喉”,常人难免闻之生畏。陈镛却以“见血封喉树”的毒性为切入点,在制作能杀害线虫的新型生物农药上寻得方向。在这之前,人们多是采用化学方法灭虫,而且对线虫使用的是高浓度化学农药,毒性强、杀虫率低、残留时间长,对环境危害极大。陈镛的研究项目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了所有评委的兴趣。
“我回老家时看到一棵30多米高的见血封喉树,差不多两个人环抱才能抱住,树体却常年保存完好。当时我就猜想老树是不是本身能分泌某些物质可以抵御蚊虫侵害。”陈镛表示,当时听人介绍见血封喉树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还是国家的三级保护植物。当时他就思考能否通过以毒攻毒的方式开发新型的生物农药。
陈镛告诉记者,自己从高一起做这个项目,利用课外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经过反复的实验,从见血封喉树的种子中提取出微生物活性元素。在整个过程中他反复分离、细化,最后鉴定得出见血封喉树是单体化合物,对三星虫的活性达到50%,制作生物农药的效果值得肯定。
参赛经历有所收获
“我对自己的项目很有信心。”陈镛告诉记者,即使是冬令营选拔赛中面对面的专家提问环节,他也并不紧张。“专家的问题并不难,从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整个过程感觉特别充实,在比赛中遇到很多专家对课题进行修改,令我的眼界开阔许多。”陈镛说。
在选拔赛模拟答辩的当天,陈镛被夸赞为“全场科学思想逻辑性最强的选手”,对此他坦言:“离不开父母和学校的支持与帮助。”陈镛表示,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令他可以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完成科研项目,同时能参加比赛与专家进行思维的碰撞的经验十分宝贵。
据悉,“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在5天的比赛里,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参赛青少年参加17个学科的角逐,参赛选手皆为各国少年科技精英。大赛的评委由来自世界各地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1500名学者组成,评审程序相当严格规范。一二等奖获得者除了可参加当年诺贝尔颁奖典礼外,还能以自己的名字为小行星命名,并且能优先就读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北大等国内外名校。
相关链接:
海中学生研究见血封喉杀线虫 首入国际大奖赛
海中、国兴中学“宏志班”:家贫优秀者可报
海中学生驾无牌摩托被拦 打哭海口“最美交警”(图)
道不尽的收获 海中“国际夏令营”加拿大之行
海中1100多新生接受全军事化训练 今日接受检阅
海中初中划片范围公布 8月15-16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