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元才/绘
海口网3月13日消息(见习记者 胡晓航)未毕业的大学生们还不是经济上独立的群体,却已成为高消费的“贵族”。“花样繁多”、“略显过度”的消费令盲目攀比的现象在大学校园内变得平常。“高消费”无疑与时下倡导的“节俭”格格不入,也让大学家长在“不堪重负”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如何教育和合理地引导孩子消费。
近万元的行头令家长“超负”
开学仅一周的时间,海口各大数码商城的产品销量一路攀高。“联想”电脑专卖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笔记本销售主要以大学生为主,许多大学生前来购买笔记本电脑。前来选购的海师大二男生李同学表示,周围很多同学都准备好钱包打算置备新产品了,这次来为自己也替宿舍同学了解行情:“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这些都是必需品,一方面为学习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娱乐生活也有需求。如果谁没有就是落伍了。”李同学坦言,许多大学生购买笔记本等数码产品,除了跟家长提出“配合学习需要”的前提下,更多还有私心的成分。“大一的时候,不少同学就带着新‘装备’来,看着确实眼馋,而且现在大家普遍都带电脑上学,像我现在才要求买电脑也算慢的了。”李同学的开学装备虽然不多,但口述的“清单”:一台6000元左右的笔记本电脑、一部3000元左右的港版手机也近9000元。
“孩子说大家都有、学习要用,我们就买啦。其实我们家经济也不是很好,但是为了孩子读书,该花的钱没法省。”张女士在某国企上班仅是普通职工,女儿在大学念的是艺术专业。“上大学对家里负担挺大的,光学费一年1万元,刚开学又要求买电脑,买手机,这一下2万多又出去了。”张女士说。
学生普遍反映“忙应酬勤比较”
“零用钱多了,消费自然也高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学生消费方面大手大脚,用钱毫无计划,而且校园里学生间高消费、互相攀比的情况很普遍。
“这学期得限制儿子用钱了,刚开学就打电话告诉我一个月的生活费花得差不多了,真不知道这钱花哪儿了。”与李女士一样,很多孩子在念大学的家长反映孩子在校“过度”消费。“刚开学,请客吃饭无论怎样都不可避免,肯定要消费的。就算不请老师,还有同学呢。不出钱得说你做人不够意思。”海南经济学院大三男生王斌说,开学返校一个月内同寝室的肯定要聚餐,学校还有老乡聚会也要撮一顿,大家AA制凑钱吃饭唱K一直到半夜。“今天你请、明天他请,不请难免又‘不合规矩’。”王斌有点犯愁。
在商场的名牌服饰区、化妆品区,女大学生三五成群,互相“参谋”,排着队在收银台等待交款。“过完年,大家都有点红包钱,再加上刚开学的生活费,就可以买新款了。”海大三年级的女生徐同学与宿舍同学忙试装。一旁等候的同学拎着大包小包,因购物太多有点“不堪重负”,“一不留神就买了这么多东西,实在拎不动,一会打车回校。”徐同学说。
正确引导大学生
合理消费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陈老师对记者说,其实许多大学生购买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只为了打游戏、听歌、看电影,也有攀比的心理,觉得别的同学都有,自己应该为了面子也要购买,与学习扯不上边。而且有钱的学生置备这些东西,容易引起校内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的自卑感。
“现在潮流更新得太快,大学的孩子在消费观念上没有旁人适当指引,容易互相攀比、盲目消费,为了迎合潮流,肆意花钱追逐所谓的时尚,欠缺合理的消费观念。”
陈老师建议,学生和家长要调整心态,提前消费要适可而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希望家长为孩子选购这些数码产品时要量力而行,不要都由着他们。其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离家求学,没有了家人的督促管教,很容易染上社会上一些追求物质的习性,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会有负面影响。家长在给每月的生活费上要有所控制,应该宽松适度。而且学生的消费观念基本上都来自父母,如果孩子模仿家长高消费,只能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因此家长要加强自我约束,多关心、引导孩子,帮助学生们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
相关链接:
少走弯路 大学生初次创业从哪些行业起步?
90后大学生休学侍母 精心护理唤醒植物人母亲
大学生争相借用“代言体”
河南开封一大学生活剥父母 惹网友众怒[组图]
"留守大学生"的打拼生活:校园很安静报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