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们和五一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图片由志愿者提供)
一元钱能做什么?对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200多名青年志愿者来说,每人每月省下一元钱,可以使4个孩子安心上学。他们把这一行动称为“一元基金”,10年来,一届又一届的新生入学,一届又一届的老生毕业,这支“爱心接力棒”却一直被大家坚持传递下来。
“一元基金”项目坚持了10年
每个周末,在海口市桂林洋五一小学读书的阿瑞、阿蕊兄妹俩都会守在家门口翘首以盼,他们在守候一个约会。
3月23日下午3:00,孩子们雀跃着迎接那些熟悉的大哥哥、大姐姐,向他们汇报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他们的辅导下做作业。临走时,大哥哥、大姐姐们留下了牛奶、文具,还给阿瑞、阿蕊留了100多块钱当这个月的生活费。
在同一所学校中,还有阿芳、阿闯得到了同样的礼物。
孩子们口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全都是海南师范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分别来自2012级中文1班、中文5班、对外汉语班和新闻班。每个周末,他们都会从桂林洋校区出发,到五一小学与孩子们联欢;每个月底,他们都会如约来给受助的4个贫困孩子送一笔生活费。他们把这一项目称为“一元基金”:每月每人省下一元钱,资助贫困学生健康成长。
海师文学院2010级的眭惠千同学现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她说,“一元基金”项目是从2003年开始启动的,那时资助的是海口市灵山镇的美庄小学的几名贫困生,直至其初中毕业。2008年海师文学院迁入桂林洋校区后,发现五一小学中有一些农民工子女因家庭贫困求学艰难,志愿者们确定该校4个孩子为帮扶对象。
“‘一元基金’项目的执行者是文学院的新生,每一届的新生入学时,都会自觉接下爱心接力棒,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对受助者进行帮扶。”眭惠千说,升入大二后,便不再有承担“一元基金”项目的责任,可是,志愿者们已经对孩子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逢周末,依然会抽时间去看望他们。于是,在孩子们眼中,大哥哥、大姐姐的数量便越来越多。
受助孩子们性格变开朗,学习也进步了
其中一名受助者阿芳现在上六年级,她和父母来自云南山区。她家有7口人,挤在一间狭小的平房中,睡觉、做饭都在这一间屋里。她的爸爸妈妈白天在外面打短工,晚上才回家。“我们在五一小学的教室里第一次见到她时,她一直低着头,显得很拘谨,不和我们说一句话。”眭惠千说,而今,只要看到志愿者们过来,她会拉着大家的手,兴奋地跟大家讲学校里的趣事,拿着作业本主动来请教问题。
阿芳的妈妈乐呵呵地说,这孩子以前胆子特别小,看见有人来就躲开,现在越来越开朗了,当上了班长,还拿了好几次“三好学生”奖状。据小芳的班主任曾老师介绍,和海师的大学生们相处久了,阿芳的变化的确很大。这孩子很有责任心,班上的同学都很喜欢跟她玩,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阿瑞、阿蕊兄妹俩的境遇令人心酸。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妈妈离家出走了,爸爸常年不回家,兄妹俩和80多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老奶奶不懂讲普通话,可是,每当志愿者们离开时,她会拉着大家的手,显得依依不舍,有时候还会流下眼泪。
另一名受助者阿闯刚上三年级,就成了家里的“小管家”。他的父母在外打零工,回家时总显得很累。每天放学后,阿闯要一路奔跑回家给妹妹和爸爸妈妈做饭。“这个孩子懂事得令人心疼,以前他的成绩不是太好,我们在给他送生活费的同时,经常利用周末时间给他补习功课。”据志愿者们介绍,阿闯最喜欢踢足球,为了满足他想看一场球赛的愿望,志愿者曾将他带进海师大校园,安排他与校足球协会的队员一块踢球。
相关链接:
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共招运动员105人
海南师范大学招40名特岗教师在职读教育硕士
"清华保安哥"考上山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