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回翻1991年大事记的时候,会振奋地看到,这一年大特区的建设成就让人欢欣鼓舞——投资开发洋浦意向书签订、投资8000多万元的八所防波堤改造工程通过交通部验收、海南航空公司成立、首次海洋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海洋大省”……
新华社总结的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的“20个率先”,其中有两个在1991年,其一是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其二是率先推行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制试点,全面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而外商投资条例和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台,更是让大特区的改革开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1991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进入第四个年头。这一年,也是海南实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开局之年。这良好的开局之年,正把大特区带入一个新的更加重要的发展阶段,海南特区的开发建设迎来新的高潮。
1991年1月15日,洋浦港第一期起步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本报资料照片)
述评
股份制改革
创多项“中国第一”
1988年,海南宣布建省办经济特区,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用3—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培育与之相适应的市场主体。
“在海南特别关税区落空后,股份制改革成为海南最重要的选择。”时任海南股份制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省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的迟福林说。
“当时企业承包、租赁、重组等都试过,但都不成功。”亲历者、原省体改办经济体改处处长何云霞说,一个大胆的动作呼之欲出:股份制。
客观要求也使然。当时海南内联企业达5100多家,“三资”企业达1500多家,在这些企业中80%以上均为合资、合作和联营性质,他们中都有一个明确产权关系、规范企业行为、强化约束机制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选择是股份制改造。
1991年4月,海南省股份制试点领导小组及其日常工作机构———
联审办公室成立,股票发行的规范化试点工作拉开帷幕。5月27日,省政府颁发《海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制试点暂行办法》、《海南省股份制企业内部发行股票试行办法》。
多项“中国第一”由此诞生:国内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是海南华侨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国内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是海南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航空公司、股份制改革人才的“黄埔一期、二期”,由海南而出……
“从一开始,海南的股份制改革便先立规矩,在规范中前行。”何云霞说。
同年6月起,海南新能源有限公司、海南化纤厂、海南珠江实业有限公司、海南国际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民源海南公司等5家企业进行股份制规范化改组,并成功地向特定单位和个人发行了股票。截至1994年6月,经海南省政府授权部门审批成立的规范化股份有限公司154家,批准募集股本总额达243.36亿股。
短短时间,海南初步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结构。这在全国是唯一的。
除了股份制改革首开国内先河。1991年5月1日,海南省粮食购销价格改国家定价为国家指导价,率先在全国实行购销同价。
即国家定购粮(三级稻谷)价格从每50公斤25元提高到33元,同时城镇居民口粮、农业定销粮和统返销粮的销售价格相应调高到定购价水平,即三级标二大米以每50公斤16元调高到50元。
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后,对定量口粮消费者和有关人员给予不同形式的补偿。补偿标准按平均每人每月平价粮供应指标10公斤(干部工人还包括赡养系数)计算确定,干部、工人每人每月补偿10元,城镇社会优抚救济对象和列入招收计划的大中专学生每人每月补偿6.80元。补偿资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负担。城镇居民分别由财政、企业给予粮差补偿。配合粮价改革,粮食部门认真做好粮食储备工作(保证全省有6个月以上的库存供应量),确保了全省粮食正常供应,全省市场粮价平稳。同时,粮食市场调节量增大,城镇粮食市场调节比重由36%增加到56%。
成片开发
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
年轻的海南,正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而成片开发是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符合海南实际的一条对外开放的新路子。
这一年,举世瞩目的洋浦开发区开发取得重大突破。1991年1月15日,洋浦港第一期起步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从当年2月1日起正式交付使用。这进一步改善了海南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对洋浦地区的成片开发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洋浦开发建设。9月,海南省投资促进委员会与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签订开发洋浦的意向书。
8月8日,海南省确定的六大开发区之一的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总体规划将工业、旅游和农业开发融为一体,开发区人口总规模5.7万,总面积8.5平方公里。
另外,海口金盘开发区、永万工业区、海甸岛东部开发区和金融贸易区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澄迈老城工业区也转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进展顺利。
除此之外,3月16日,省人代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海南经济特区外商投资条例》,鼓励外商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技开发和旅游业等方面投资;鼓励外商以合资、合作方式,在港口、码头、机场、公路、铁路、电站、煤矿、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农业开发项目上投资等。这在吸收外资、加快经济特区开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一年,成果是丰硕的。
对外经济合作方面,1991年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470家,合同项目总投资比上年增长2.05倍;外商实际投资1.76亿美元,增长75%。横向经济联合方面,合同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实际引进外省资金首次突破10亿元,达11.9亿元。
时任省经济合作厅副厅长的黄香林曾撰文指出:1991年,海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横向经济联合的各项指标都获得超常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他同时也指出,当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大的生产性投资项目仍较少,涉及省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关键项目则更少,高新技术产品也不多,且投资软环境也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办事效率仍较低。
以海兴琼
提出建设海洋大省
1991年3月23日至25日,海南省首次海洋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大省。
会议指出,我省是海洋大省,又是全国唯一的拥有海域管理权的法定省份,负有保卫南疆、开发海洋的神圣职责。海洋工作的指导思想,要以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围绕“权益、资源、环境和减灾”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说到这个,就不能不提起一位研究海洋的专家,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名誉院长张本教授。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需要大量人才。这一年,张本46岁。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原来的工作来到海南大学,并婉拒了学校给予他的领导职务,潜心进行科考研究。
从到海南起,张本就对海南岛、南海、西沙、南沙、曾母暗沙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在此基础上,1991年,他率先提出了“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强省”、“建设热带海岛型‘生态省’”和“将海南建成我国南海油气开发基地”的新观点,被公认为是富有独创性的振兴海南经济和社会的新思路。
张本说,海南所辖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渤海、黄海和东海面积之和的两倍,占全国海域总面积的2/3,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这是海南发展海洋经济最坚实的基础。“南海是一个油气资源和‘能’资源的宝库!”张本指出这是海南开发海洋资源具有的首要且最大的优势。而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滨海砂矿优势和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等都是海南海洋开发的优势资源。
而今,随着三沙市的设立,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路愈发明晰。从海洋大省走向海洋经济强省,已成为全省共识,上升为经济发展新战略。
亲历者说
原海南省体改办主要负责人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刘贡摄
股份制让“琼板块”大放光彩
■本报记者刘贡
1991年4月5日,海南省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当时的海南体改办主要负责人迟福林任省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从1990年体改办提出,到1992年全面铺开,1991年对海南股份制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迟福林认为。
“20多年过去了,我们院也正在对海南股份制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的迟福林在其位于海口市西海岸长滨路的新办公楼里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海南搞股份制的原因。“当时海南有两个口号,一是建立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搞活企业重在发展股份制。”迟福林说。
这涉及到三个大背景和前提。首先有中央层面的支持。1988年中央24号文件指出,除了支持海南的改革外,可以积极推进股份制;后来又提出限定在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内,进行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票不上市交易的股份制企业的试点。
其次,海南股份制算是“被逼着出世”。海南原有中小企业三分之二亏损,国有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差,可通过实行股份制寻求出路;建设海南大特区需要吸引企业,虽有很多政策,均比不上股份制的“魅力”;而海南基础设施建设太缺钱,需要通过市场的方式筹资,股份制是最好的渠道。
第三,几家海南企业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搞股份制有了信心。
“建省初,海南没有高速公路,海运没有船只,坐飞机买不到票。”迟福林说,他作为省委机关的一个厅级干部,虽有资格买一张机票,却也是一票难求。“进得了海南岛,不排几天队,出不了岛。”是股份制解决了海南航空募集资金,一步步壮大为中国第四大航空公司,直到海岛出行畅通无阻。在这家公司身上,通过股份制突破了当时民航规定的政策局限,让资金数倍数十倍地放大,并打破了资金的地域性。
股份制亦让“琼板块”成为当时国内最热门、势头最猛烈的板块,大放光彩。在深交所最初异地上市的10家公司中,海南占了5家;在法人股交易市场为数不多的公司中,海南占5家。
1991年5月27日,省政府颁发《海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制试点暂行办法》、《海南省股份制企业内部发行股票试行办法》。一系列法规配套的完善,保证了海南股份制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至1992年年底,海南股份制企业达68家,聚集了200多亿资金。海南股份制改革,为海南高速公路、船舶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募集了大量资金,加快了建设步伐。股份制亦对海南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到重要作用。在建省办特区初期热潮消退后,股份制为海南沉淀了一批资金,帮助海南走出经济低谷。
大事记
省人代会五次会议召开
批准“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1991年5月6日至13日,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和批准了《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草案)》,会议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求实务实、艰苦创业,把体现全省人民意志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变成美好现实。
老镜头
波音 757落户海南
1991年4月16日,国家民航局安排年内落户海南的3架“波音757”大型飞机的第一架从太平洋彼岸飞抵海口机场,大特区民航事业在建省三周年之际揭开新篇章。第二架和第三架分别于8月25日、9月6日抵达海口。这3架客机全部到位后,于10月27日正式编入海口民航航班投入运营。(本报资料照片)
海南词典
岛城溜冰场
长夏无冬的海南岛开天辟地有了第一个溜冰场———
由中城工贸公司兴建的岛城溜冰场1991年1月9日开业。这个溜冰场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冰场面积900平方米,可用于学习和表演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冰上运动项目。
DC城开业
1991年1月27日,海南省第一大商场DC城商业中心开业。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