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海南逐梦:10万人才过海峡 1988年的闯海记忆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4-15 14:37:58 星期一
 

  “归海人”的海南梦

  1988年后,五湖四海的闯海人在海南寻找自己的思想。黄一鸣摄

  林克昌曾见证了海南建省挂牌的时刻。黄一鸣摄

  郭绍明在老省委大院。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几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每个时期,都有诸多怀揣梦想的人在远赴这个南国宝岛。尤其是25年前“大特区”号角的召唤,让全国十万人才奔涌南下,开始他们的“拓土之旅”。

  在这些被称作“闯海人”的群体中,有一群更为特殊的人群:“归海人”。

  这是一份寻根的梦,虽然横跨海峡,不远万里,依然魂牵梦绕。

  从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几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每个时期,都有诸多怀揣梦想的人在远赴这个南国宝岛。尤其是25年前“大特区”号角的召唤,让全国十万人才奔涌南下,开始他们的“拓土之旅”。

  在这些被称作“闯海人”的群体中,有一群更为特殊的人群:“归海人”。

  他们曾经离开过海南,那是为了求学、为了理想;后来他们都回来了,那是为了回家、为了梦想。那些混沌的梦想,曾经五彩斑斓;而他们汇聚成的力量,早已融入海南特区建设主力大军的一分子。

  林克昌:建省前回来报效桑梓

  1980年代,已经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依然背负着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代大学生很多人都会羡慕那时毕业包分配的好处,但却很少体会到其中的苦涩。

  新中国成立以来,多少海南莘莘学子,怀揣梦想,负笈北渡,到内地高校求学。4年后,大学梦结束,他们却身不由己,能否回到海南,只能靠碰运气。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运气不佳”。海南省建设厅原巡视员林克昌就是其中一员。

  1968年大学毕业后,林克昌被分配到河南信阳工作,虽然已在外成家立业,还是河南省委政研室的处长,但他的故乡情结还是挥之不去。

  “没办法,就是想家。”他说,按捺不住对家乡的思念、抑制不了建设贫穷落后家乡的梦想,终于在1985年初举家迁回了海南岛。

  一到海南,他就用1个月的时间对海南解放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写出一篇《改革与开放是海南经济起飞的基本条件》的文章,反映了他对海南发展的深入思考和迫切心情。

  1988年4月13日,他亲眼见证了“四块牌子”的转换:行政区党委、政府的牌子换成了海南省党委、政府的牌子。

  “这种经历是我人生的享受。”他说,作为“归海人”,十分庆幸自己比后来的“归海人”“闯海人”多了这段亲历海南省诞生的宝贵经历。

  一建省就被任命为厅级干部的林克昌,回想起当年“归海”的选择依然不悔,“我回归海南、报效故里的夙愿实现了。无怨无悔,心安理得。”

  郭绍明:建省回乡效力

  “我是海南人,也是货真价实的‘闯海人’。”原省旅游局巡视员郭绍明说。1964年考入大学的他,由于遭逢文革,直到1970年才被分配到广西柳州市工作。这段分配的经历,能说明他的家乡情结。

  “我很想回家,哪怕是离家乡近一点也好。”他说,当时一共有两次分配机会。第一次他原本可以分配到广州,却把宝贵的机会让给了一位已经成家立业、更需要回家的同学。第二次,他依然放弃了去北方多地的机会,选择了到离家乡近、却还不太发达的柳州。对此,他甘之如饴。

  “柳州和广州,离海口距离都差不多,像个等边三角形,回家都很方便。”他说。由于在柳州表现出色,到建省时他已经是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我在那里成了家,最好的青春年华已经融入了柳州的山山水水,对柳州的一切我都感到亲切。”他说。

  1987年下半年,中央决定创办比经济特区还特的海南经济特区的消息传来,让他陷入了矛盾:“回海南参加特区建设,还是继续留在柳州?”

  和林克昌一样,深重的家乡情结,让他最终放弃了原本在他乡良好的发展前景。已过不惑之年,重新创业确实不易。但他想,创业有艰辛,也有无穷乐趣;报效家乡有困难,但更能实现梦想。

  1988年8月,他到省政府办公厅报到,成了名副其实的闯海人。

  没有职务,他不求名分。没有房子,伯父腾出一个房间给他,与母亲和两个女儿挤在一起。妻子没有工作,“等我在海南干一段时间再说”,直到一年后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25年过去了,现在回顾这段经历,颇有感慨。”他认为,闯海要有很强的为改革开放试验献身的精神,要有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我毕竟是海南人,对生我养我的家乡在内心深处充满了爱,这给了我克服种种困难的力量!”

  郭绍明的想法,代表了当时所有“归海人”的心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力量,他们才能在回到家乡后,为海南的建设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归海”20多年,郭绍明先后在省政府、省旅游局等单位供职。他说,回乡20多年,亲身参加了海南的改革开放,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前进与发展,见证了这一段颇有价值的历史,“我觉得很有意义,一点儿也不后悔当初闯海的选择。”

  新一代海南学子选做“归海人”

  由于岁月悠久,如今也许无法统计当初有多少像林克昌、郭绍明一样的“归海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群体为数不少。

  他们恋家,有着深深的海南情结,不想离开家乡。即使由于各种原因不得已暂时告别故土,故乡也是他们心头挥不去的眷恋。宝岛海南,就有这样的魔力,能让在这里住过生活过的人魂牵梦萦。

  “我的大学同学、中学同学中,像我一样最初被分配到其他地方工作的,大多数都像我一样,最后都回到了海南。”林克昌说。

  1988年5月期的《南风窗》就载文称,“今年大学即将毕业的大多数海南人都表示:要回去干一番事业。”建省前数月,广州某工程承包公司去清华土木系要毕业生,广东籍的就只有一个海南人。这位同学几经考虑,还是决定回海南。小伙子说:“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生中没碰过困难。”

  时至今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号角嘹亮,海南再次发出了急需人才的号召,回海南还是不回有前人的榜样,海南新一代学子中很多已经做出了抉择,回到美丽的大海之南,为了建设家乡,为了实现自己的“海南梦”!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