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海口大事记
回顾海南建省25周年历程:1994,一脚油门踩到底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董纯进 时间:2013-04-22 09:50:24 星期一

  1994年,国家继续强化宏观调控,实施适度紧缩银根、控制投资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软着陆”政策。加之特区一批优惠政策被变相削弱或收回,致使海南的资金非常紧张。支撑1992、1993年超常规高速发展的“房地产热”,出现退烧降温。在这种偏紧的经济环境中,海南的多项经济建设事业仍然取得相当好的成绩,经济运行总体来说是正常的、健康的。

  述评

  产业转型

  两高一优促财政增收

  1994年,对于海南来说,最大收获在于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转折。这个转折首先表现在产业主导方面。由于中央及时抑制了“房地产热”,挽救了海南的实业投资环境,使各产业之间的投资回报率趋向平均,这就一举结束了“房地产业一业兴旺,其它各行萧条冷落”的不利局面。1994年,海南一方面集中有限的资金,加速基础设施和大型工业骨干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产业调整导向战略意义深远。“两高一优”带来了立竿见影的财政奇迹:1994年绝大多数市县的财政收入都出现了高速增长,增速反而把海口、三亚甩在身后,这种戏剧性的变化以前未曾有过。

  在空间战略布局上,“背靠大陆,面向世界”的战略共识正在形成。1994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近13亿美元,而海口就达6亿多美元,比重接近50%,当广大农业市县越来越紧密背靠大陆时,海口却大步走向世界。

  亚太酿酒项目的引进至今还与海南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1994年,亚太在海口投资建厂。亚太为何独具慧眼选择海南?海南亚太公司总经理黄豪焕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新加坡亚太集团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决定投资建一家啤酒厂,这一想法得到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当时,海南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啤酒厂,考虑到海南经济特区优惠的投资政策、优质的水资源,以及热带、亚热带气候特点的众多优势,新加坡亚太集团最终选择在海南建厂。

  思路决定出路。海南金鹿拖拉机厂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海口市八一拖拉机厂,从1994年开始生产金鹿拖拉机,由于操作灵活、爬坡能力强、制动安全可靠、保养维修容易等特点,金鹿拖拉机在农村市场特别受欢迎。然而,海南的市场毕竟太小,正是“背靠大陆,面向世界”战略共识的凝聚,让海南金鹿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海南金鹿先后在广东茂名、韶关,云南华宁,贵州福泉,湖北咸宁建立分厂。金鹿的市场也拓展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2008年,海南金鹿在印度尼西亚成立了分公司,并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北干巴鲁省建立了组装工厂。

  夯实基础

  重点项目投资增八成

  经济“高烧”在退温,国家宏观调控收到明显成效。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7.7亿元(含洋浦经济开发区),增长21.2%。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工业的投资增长幅度达33%。2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比上年增长80%,重点工程的投资强度、建设进度、竣工投产率都创历史最好水平。

  国民经济运行是否健康,百姓的感受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直观的“晴雨表”。海南的表现,没有让人失望,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交易活跃,市场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据统计,当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3.5亿元,增长28.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556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274元,实际增长5.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达到2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6%。经济结构趋向合理、金融形势稳定,物价涨幅回落。

  海口乐普生的红火,见证了当时市场旺盛的购买力。1994年,乐普生百货开业的当天,商厦客流量达6万多人次,营业额超过了100万元。当年,海口上规模上档次的商场不多。乐普生百货七层楼上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5万余个品种,以及气派豪华的16部电梯,在当时可谓绝无仅有,气势非凡。准确的定位,优惠的价格,“乐为普通百姓,创造美好生活”的广告语,使乐普生在海口拥有最旺的人气。

  海南,抓经济发展一刻也没有放松。1994年,海南经济不仅增长速度较快、质量和效益也较好,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工业项目建设、高效热带农业开发及招商引资均取得显著进展。

  翻开历史,1994年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辉煌画面,让人激动,让人回味:大广坝水利水电枢纽一期工程完工通水、琼粤两省联手合作建设海峡通道……这一桩桩事关海南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无不让人清晰地感受、聆听到海南前进的脉搏跳动。

  使命担当

  多项重大改革相继推出

  改革,是特区的使命担当。1994年,海南多项重大改革相继推出,时至今日依然影响巨大。当年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就是《海南经济特区基础设施投资综合补偿条例》的颁布。从土地、税收、项目审批、经营范围等方面给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者以优惠补偿,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立法确定下来,这在我国是个了不起的创举。

  另一项全国绝无仅有的改革,就是公路规费征收制度改革,对机动车辆征收燃油附加费,减少公路规费费种、简化征收环节、取消公路上所有的收费站卡,使我省成为全国“一脚油门踩到底”省份。

  冯学词曾任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他回忆说,1993年时任海南省委书记阮崇武到海南第一周,就到省交通厅调研,指出高速公路设站卡太多,要想办法将速度提起来。由此,催生了1994年海南闻名全国的“一脚油门踩到底”改革。“可行性或操作性,固然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但更重要的还是探索和创新精神,没有这点,一脚油门踩到底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冯学词说。直到今天,海南燃油附加费改革没有被取代或是弱化,甚至于在全国仍一枝独秀,可见它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这一年,海南的改革新举措不断推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出台海南经济特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条例及实施细则,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此外,海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九项改革措施部署实施、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出入境政策放宽等等,都为海南改革开放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促进海南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走向成熟与完善。

  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同时,海南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1994年,随着国家紧缩银根宏观政策的持续实施,省内资金供给日趋偏紧,流动资金短缺比较突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问题依然存在。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增长不足,这与海南的对外开放步伐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目标不相称。物价增长幅度有所回落,但物价绝对水平仍然较高,需要继续强化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交易,抑制通货膨胀。

  回顾1994年之得失,不能脱离当时国际国内大环境,不能根据主观愿望怨天尤人,更不能只看“房地产业”泡沫就“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皆坦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道路上,应鼓励敢闯、敢试、敢干的氛围。时至今日,这些经验教训仍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