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西沙建站需有放弃生命的勇气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杜颖 时间:2013-05-06 11:07:51 星期一

光膀子干活5分钟晒曝皮

  先选择一块用来建气象站的土地是首要任务,满目的树林让大家一脸茫然。孙孟辉等人都是从事气象通讯工程的,对于气象观测场地的选择,在他们一行人眼中,汪海泳站长最有发言权。6月15日,鸟肥公司的船来了(当时岛上只有三个单位:鸟肥公司、广东水产调查队和气象站),汪海泳和观测员张心生一起来了,汪海泳还从广州请来了3个架设风向杆、天线杆的工人,把请来的三人安排在调查队与工人一起住,汪海泳便和孙孟辉等人住在露天大树下。

  汪海泳回忆说,第二天开始,我和孙孟辉、气象局另外一位叫彭树福的同志,三个人为了选一个最好的观测场地位置,在岛上连着跑了两天,后来选在永兴岛视野最开阔,地势最高的一块长满抗枫桐的地上(今三沙永兴岛西渔码头旁)。

  “选好位置,事不宜迟,6月18日便开始砍树、清理场地。”说清理,其实就是为了腾出一块空地,可这空地很不好腾,二、三百棵大树,就靠几个气象员,白天砍树,晚上往海边搬。为了能按要求在7月1日8时按时观测并发出报,汪海泳说,“我们先在观测场的南边清理一小块场地作临阵观测场,安装两个百叶箱,风向杆、天线杆还是装在应装的位置上。在13天的紧张时间里,包括借来的两个同志一共6个人,除了吃饭、睡觉外,全部用于建站劳动。白天砍掉的树,晚上全部搬到海边去,每晚都要干到后半夜两三点,有的树要两个人合抱,要把它砍成一段一段才能扛走,满身满头都是树叶,和汗水夹在了一起,那难受劲儿……”

  “人人只穿一条短裤,从早干到晚,只中午休息一小会儿。”那些日子,汪海泳跟气象员们都是这般度过来的。汪海泳回忆说,“西沙的太阳太厉害,如果光着膀子有5分钟差不多就可以晒曝皮。白天晒了,晚上就会开始痛,一两天后就开始脱皮,但你接着再晒,就不再脱皮了,一段不晒,再晒还会脱。这期间,每天的劳动强度都非常大,有时开个会,你在讲,下面的人就在椅子上睡着了,就累到这种程度。”

  13天里,汪海泳等人清理了场地树木,搞好了临时观测场,安装了百叶箱、仪器,架起了风向杆,天线杆,安装了风向标、风压板,架起了天线。在几个搞观测的同志忙着安装仪器时,包括孙孟辉在内的另外几个搞通信的就忙着搭茅棚。“总要有个住的地方啊!”汪海泳回忆,破旧的草袋和向调查队借来的一块雨布,成了搭茅棚最关键的材料。小茅棚辛辛苦苦搭建好了,可却只存在了20多天,随后便无影无踪。

  台风来了。

  在吹垮茅棚的当时,他们中没一个人想着住的问题,反倒是大家全力以赴,用棉被包住了电台和那些仪器装备,冒着狂风暴雨都搬进了调查队的木屋,借别人的屋子坚持着工作,如此恶劣的天气状况,却没有中断过任何一次记录。汪海泳觉得,即便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那一段堪称是战斗的生活。到了当年的10月底,木板房终于盖好了,这才有安定的工作环境,11月份,开始有了高空、探空业务。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