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海南:珠崖郡治的待解之谜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 耿 时间:2013-05-06 11:09:02 星期一

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旧州村古城遗址。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海口市遵谭镇东谭村委会的“汉代珠崖郡遗址”石碑。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博抚村以北的珠崖岭城址。村民向来访者讲述世代相传的珠崖郡遗址故事。海南日报记者李幸璜 摄

  作为封建社会行政建制,县与郡最早出现于周代的春秋时期,不过那时县比郡大,一个县管辖4个郡,但各个诸侯国内部的设置又略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县与郡的关系从统管关系,演变为平行关系,后来又有了统属关系———由郡辖县。到了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的地方行政体系已是十分普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最初设了36郡;汉代沿用郡县制,最先时有48郡,最多时扩增到106郡。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珠崖郡”和“儋耳郡”因此成了本岛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最早的行政区划名称。儋耳郡仅存在28年便并入珠崖郡,珠崖郡也在建立64年之后被朝廷废黜。

  儋耳郡治所遗址在今儋州市三都镇旧州坡,向来没有异议。珠崖郡的治所遗址虽然在原琼山县(今属海口)境内,但在具体的位置上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最近30年间,先后出现了“龙塘说”、“遵谭说”和“旧州说”,甚至有人认为珠崖郡治遗址并不在这3个地方。4月中旬,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两集《千年珠崖》后,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在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潭口村委会大宾村南面和博抚村北面,有一块顶部平坦的高地,人称“珠崖岭”,在村民犁开的砖红壤中,总能看到一些陶片和瓦片,瓦片上大都有布纹,看似粗粝又不失雅致。走到高地东侧,可以俯视南渡江向北流淌而去,举目东望,但见“江天一色无纤尘”,隔江便是千年古镇灵山。几棵木麻黄树下,有两块玄武岩石碑,一是原琼山市政府1998年11月所立的市级文物保护碑,正中间的5个红色隶字“汉代古城址”;一是2011年海南省政府所树的省级文物保护石碑,正中间有5个楷体大字———“珠崖岭城址”。

  4月23日,记者到博抚村采访时,76岁的村民范光表不但指认了古时从龙塘通往府城的官道,还带记者到村子西边的城隍庙,说里面供的是“珠崖公”(但不知此公何名)。在城隍庙右侧,有一口民国六年(1917年)重修的古井———“朱崖泉”。此地的一切,看起来和听起来似乎都与“珠崖”息息相关。

  珠崖岭在府城东南方向约10公里处,一直以来,官方也好,民间也罢,都将这里当作西汉珠崖郡的郡治所在。但从1985年开始,有人提出珠崖郡治应在遵谭镇,也有人认为是在旧州镇,而且都有理有据,莫衷一是。

  最早的提法:郡治在龙塘

  最晚从明代开始,就有人主张珠崖郡治在今天的龙塘镇。

  “龙塘说”的史料依据主要有两个。

  一是明代正德《琼台志》的记载:“珠崖郡,汉置,在县东南东潭都石陵村。址村。”“荫潭,在县南二十里东潭都。”从距离来看古今基本一致,最重要的是有人考证出“石陵村”又名石岭村,即现在的大宾村。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迄今尚无确凿证据说明现在的大宾,就是《琼台志》所说的“石陵”。

  二是简牍文书《茂陵书》(已亡佚)对珠崖郡治位置的记载。西晋学者臣瓒曾引述《茂陵书》:“珠崖郡治瞫都,去長安七千三百二十四里。”臣瓒的这句话又被载入《汉书》。唐代李贤注引《茂陵书》称:“珠崖郡都郎瞫,去长安七千三百里。瞫音审。”

  据海南师范大学李勃教授考证,珠崖郡的郡治要么叫“瞫都县”,要么是“郎瞫县”,臣瓒是晋初人,《茂陵书》亡于西晋,臣瓒本人有可能见过该书,因而他所引用的文字可信度较高,珠崖郡治应在“瞫都县”,那里也是后来唐代崖州的治所“舍城县”,明清时期琼山县东南东潭都石陵村,即现在大宾村以南的“珠崖岭”上。

  1999年3月至4月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琼山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龙塘镇珠崖岭古城址进行考古发掘,尽管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但考古专家从遗物的时代特征初步判断,城址应为唐代中、晚期所建,而且可能是军事城堡。

  1985年:有人主张在遵谭

  到遵谭镇东谭村采访时,海南日报记者发现当地有座古庙———“六神庙”,庙里有几座清代的古碑,其中一座的碑额上有“珠崖郡庙”4个大字;那里有一片地势较高的石头地,当地村民称之为“珠崖神岭”;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里原先还有个自然村名叫“郡内”,据说是因“珠崖郡”而得名。

  1985年,琼山县博物馆馆长郭克辉提出珠崖郡治遗址在遵谭镇的不同观点。他在后来主编的《琼山县文物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中这般描述:“珠崖郡治遗址在今遵谭镇东谭乡,据《正德琼台志》、《琼州府志》、《琼山县志》记载的珠崖神岭及珠崖古井、珠崖古庙至今仍可考证。神岭平地起峰,高几十米,珠崖古井深约10多米,井水甘甜。”

  然而,郭克辉的提法被多人撰文反驳。“龙塘说”与“遵谭说”之争一时间各执一词,没有定论。

  此后,二说的争议一度搁置下来。

  2010年6月,海口市政府公布了65处最新文物保护单位,遵谭镇的“珠崖郡治遗址”赫然在列,次年10月还在遵谭六神庙前立碑。“珠崖郡治遗址”似乎有了定论一般。

  最新说法:旧州或是真

  在郭克辉的“遵谭说”之后,“旧州说”也跟着出现,此说的提出者是海南文史专家梁统兴,2000年9月,他出版了《琼台胜迹记》,书中提出珠崖郡治遗址在旧州镇旧州村。

  其实,早在1957年,广东省考古人员在海南岛进行文物普查登记时,就在旧州城址(即旧州村)发现了青砖和布纹陶片,并认定为汉代遗物。

  让“旧州说”显得更有说服力的,是最近有人发现的一篇《梁氏家乘》序文。写序的人是明代海南进士梁云龙(今新坡镇梁沙村人),其中有这样几句话:“肱(梁云龙的先祖梁肱)累官金紫光禄大夫,初任琼崖守。琼旧州在梁陈水东、麻钗山西南,梁所置也。郡志所谓‘琼崖岭下有古珠崖郡址’是也。”

  “梁陈水”和“麻钗山”是什么地方?参照正德《琼台志》所记:“旧州,在县东南四十里麻钗都一图。滨大江筑城,引小溪为壕。址迹俱在,呼为旧州,不知何代立。”“梁陈水”应是南渡江在当地的叫法,“麻钗山”当在旧州镇麻钗村一带,只是唐胄的一句“不知何代立”给旧州蒙上了迷雾,或许他真的不知道,在他之后的梁云龙却大胆地指出———旧州城址即珠崖郡治遗址。

  “旧州说”的声音本来很微弱,但随着事态的发展,此说的各种证据越来越多起来。

  2011年12月26日至2012年1月12日,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海口市文物局委托,对旧州镇的旧州城址进行了实地踏查和地面钻探,同时还对旧州城的东门外侧沿东城墙和北城墙的中段,分别进行考古勘探和探沟试掘,收获颇大。

  在地表踏查环节,考古人员在城址内外采集到了各类遗物,有陶、瓷、石等不同质地的器物残片,可辨器形有绳纹板瓦、筒瓦、瓦当、青砖、罐、盘、碟、碗、缸等生活用品和建筑用品,器物年代一直从汉、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其中绳纹砖、瓦与岭南地区汉代同类遗物相似;在东门外的考古勘探中,出土了少量细绳纹筒瓦残块,它们与地表采集的同类器物相似;北城墙的探沟试掘则出土较多绳纹砖、瓦和瓷片,以及极少量的绳纹板瓦残块,也与地表的同类器物相似。

  考古专家认为,尽管旧州城址出土遗物极少,但绳纹板瓦的残片,与岭南地区汉代同类遗物相似,表明了大致在汉代或稍晚时期,旧州已成为当时人们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域了;旧州城和龙塘镇的珠崖岭古城的形制,均为平面近似正方形的城址,但就范围和规模而言,旧州城要比珠崖岭古城大得多,其面积约12万平方米,后者约2.5万平方米;但要解开旧州城的相关历史谜团,如是否汉珠崖郡治遗址问题,还需更深层次的考古挖掘和研究。

  此外,也有人认为,珠崖郡治遗址可能在龙塘、遵谭和旧州三地的其中一处,也有可能不在这3个地方,甚至很难找到真正的遗址所在,毕竟它们都缺少足够分量的出土文物作为有力证据。

  人们对珠崖遗址之争,显露出了对海南这一最早的首府及其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视,尤其是那些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珠崖情结”。1994年4月15日,灵山中学一群热爱文学的年轻人,就在历史老师张昌礼的指导下,创办了“珠崖文学社”,这个文学社迄今已跨入第20个年份。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