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唐朝尚书吴贤秀的进士后裔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5-13 11:17:39 星期一

民国甲申年(1944年)续修的《吴氏族谱》。

《海南吴氏宗谱》中的吴贤秀像。

    海口市灵山镇张吴村是吴贤秀的落籍之地。图为该村吴氏宗祠旧迹,已为一小片竹林覆盖。

海口市灵山镇张吴村吴氏宗祠原址上存留的石狗。记者  陈  耿

  家谱溯源

  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对于海南岛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那一年有一批朝廷要员被贬谪和被流放到琼州。这一年,大唐宰相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落籍在今天的海口市龙泉镇雅咏村;这一年,礼部尚书辜玑被贬为“军民指挥”,携带家眷占籍琼山灵山;这一年,户部尚书吴贤秀也因堂弟吴可端“失误朝事”受到株连,一家人与亲属一起迁琼,落籍南渡江东岸的都化村(今张吴村)。

  12个世纪以来,吴贤秀的后裔瓜瓞绵绵,杰出人才代不乏人,其中明清时期的3位进士,他们的才学和品行,尤其值得称道。

  “唐永贞元年,岁在乙酉季春,余出闽莆而居琼岛,岂里居不为之?忽变哉!况去国离乡之日,故都难恝,满目萧然。又回想客岁之程途,履巉岩,披蒙葺,山高月小,水落石现,娱耳目,悦心志,曾日月之几何?而前事不可复识矣!越明年丙戌,感春露而凄怆,不禁怦然而欲动,思原籍之景况,能不欷歔而生悲?”《吴氏族谱》中收录吴贤秀所撰的这篇《立籍谱序》,文字简洁而感性,读来感同如身受。

  通过吴贤秀的自述,可知他是在805年春末从福建莆田抵达海南的,一年过后,当春天再度来临,露水乍下之时,怀念故都和家乡的离情别绪愈发强烈,闲暇之时阅看携带来的族谱,禁不住扼腕叹息,于是萌发了续修族谱的念头,便编纂了海南吴姓第一部立籍族谱。

  1200余年间,以肇基的南渡江东岸都化村(今海口市灵山镇张吴村)为起点,唐尚书吴贤秀的后人散居全岛各地,人数达30余万,其中不乏佼佼者,如明代兴文教、以诗礼倡导乡风的吴锜,不愿与奸佞为伍的吴会期,清代不信风水邪说的吴缵姬,他们都是进士出身;还有晚清抗击海盗侵扰,保卫粤琼沿海居民平安,被咸丰帝称为“海疆镇将”的一品武官吴元猷和正二品武官吴世恩“父子将军”。众多贤人、能人,举不胜举。

  “天下士”吴锜

  吴贤秀的后代颇多才俊,明清两代至少诞生了3名进士和52位举人(其中武举5人),而且美名远扬,为后世所纪念。

  吴锜,字坦斋,吴贤秀的二十七世孙,琼山府城西厢人,世居南桥,永乐戊子年(1408年)中举后,辛丑年(1421年)又登进士科,被授予广西桂林府义宁知县。据《广东通志》记载,吴锜上任后,重修县城治所,修缮官员办公场所,尤其注重学校场地的建造,使得一时之间士人纷纷向学。

  明代初年的琼州,民风敦朴,礼文草率简陋,吴锜便以诗礼倡导乡邑,琼山的婚丧嫁娶礼节因此大多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两京缙绅要给年满20岁的年轻人行冠礼,专门聘请德高望重者作为加冠的贵宾,辅导和普及传统国学知识,其中吴耕和沙洪都是吴锜的门生。

  据正德《琼台志》记载,吴耕字思学,监生出身,府城南桥人;沙洪是临高人,为人豁达坦荡,擅长书法,笔力遒劲。

  被后世誉为“海南四绝”的“吟绝”王佐,年轻时曾读吴锜的文集,深为他的人生际遇感到悲哀,以为其“位不满德”罢了,待到王佐游历京师,对吴锜的声名有所耳闻之后,于是发出“吾琼为海外邹鲁,然后知坦斋天下士也”的感慨。

  吴锜是明代较早考中进士的海南乡贤之一,其登科的时间比同县攀丹村的唐舟稍晚,比薛远、丘濬要早。

  海瑞恩师吴会期

  吴锜之后,海南吴氏学子中值得称道的还有吴会期。

  吴会期号“南瀛”,家在灵山张吴村,即先祖吴贤秀落籍之地,后来迁居郡城南门里道义街(今海口府城高登街一带),父亲吴效是个品行兼优的孝义之士,死后被列为乡贤。某日,吴效的小儿子吴昌期不慎被牛车碾死,车主惧怕之极,想以资财补偿,以免遭受官司。吴效坚决不接受他的财物,说:“你哪里是有心的呢?不小心伤到的罢了!”乡里好讼废学,吴效便盖起小屋,制订乡规民约,以古人的“四礼”(即加冠、婚嫁、治丧、祭祀仪式)劝说乡民。这样的一位好父亲,对吴会期的为人处事之道将起到怎样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吴会期正德己卯年(1519年)中举,当时的佥都御史汪鋐将所罚黎民悦的七十两银子馈送于他,吴会期接受以后,还给了黎民悦,此举传为美谈。嘉靖癸未年(1523年),吴会期登进士科,任南京户部主事,又转工部郎中,负责营造帝王宗庙。嗣修西汉七陵(即宣帝的杜陵、文帝的霸陵、高帝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和昭帝的平陵)时,内宫太监想从中牟利,吴会期坚决不允,工程结束后,省下费用15万两白银,朝廷将他晋升为正四品俸服。

  当时严嵩当国,很想延揽吴会期归附自己,曾私下对某熊姓官员说:“此郎视京堂若固有,足不一至吾门,何迂也?”会期闻知,也装作确实迂腐、愚昧的样子,严嵩于是嫉恨在心。后来,言官根据严嵩的意旨,弹劾吴会期谪任京城之外,会期则拂袖而归。

  《广东通志》称,吴会期返琼后,“立家庙,置义田,日与亲族相规劝。”

  万历癸酉年(1573年),吴会期81岁生日时,学生海瑞写了《寿南瀛吴公八十一序》,其中有赞誉恩师“自幼以忠信之美闻于乡党,虽溺于世俗华糜之中,不安于世俗华糜之习”“貌古心实,识者器之”等语。

  不信邪的吴缵姬

  及至清代,澄迈进士吴缵姬不信风水,开通水利的事迹也被载入道光《琼州府志》当中。

  吴缵姬雍正七年(1729年)生于澄迈水南上都(今金安农场夏僚村),吴贤秀的四十一世孙,乾隆壬申年(1752年)中举,庚辰年(1760年)成进士后,回归故里,在琼台书院讲学,从游者大多学有所成。不久,吴缵姬被选任江西铅山知县后,兴利除弊,使得手下的胥吏心悦诚服,老百姓心里也感念不已。他甚至捐出俸禄重修文庙,当年科考便有6人中举。

  铅山县有条名叫“南濠”的沟渠,一度灌田数百顷,其前任迷信风水,以为“南濠”对官员仕途不利,便将它堵塞起来,使得肥田变成荒地。吴缵姬不信邪,当即开通壕沟,当地百姓深受其德惠。

  乾隆辛卯科(1771年),铅山学子在乡试中脱颖而出,不少人后来还成为名士。

  然而,这样一位颇有政绩的好县令,竟然遭到降职,吴缵姬于是请求归养。乾隆四十四年,即1779年,吴缵姬黯然离世,年仅50岁。

  祖训警戒子孙

  吴贤秀的后裔为何多出贤德的俊秀之才?恐怕与这个宗族谨严的家教有密切关系。在历代《吴氏族谱》中,都有“敦伦理”、“裕学术”、“勤职业”、“节用度”、“循礼仪”和“防邪匿”的祖训,这些规条不能说对宗亲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没有作用。

  如“裕学术”说到:“凡人何可无学?不学则不知义理而妄为,学则增长才识,出为名臣,处为名士,恒必由之。天地赋形,纯与杂并;人道有权,学以复性;礼乐诗书,启自前圣;童而习之,随时知儆。”吴会期的父亲吴效便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虽未出仕,却在乡里有美名,儿子不慎被辗死,尚且有宽恕别人的胸怀,没有圣人之心如何能够做到?

  又如“节用度”一条:“用度宜节,自天子以至庶人一也。天地生财无多,留有余以还造化则源裕;人生福分有限,留不尽以遗子孙则流长。多费多取,必至伤廉;少费少取,可以养德。”有此家训,就难怪吴会期会在监修皇家宗庙和西汉七陵时,想方设法为朝廷节俭费用,而全然不顾宦官的牟利之心了。

  再如“防邪匿”,认为“邪匿非徒异端也,行有不正则为邪,邪伏于心则为匿。如伦理乖忤、学术诡僻、职业旷废、用度侈荡、礼仪堕坏,凡不轨正道,即无非邪匿……毋使生心害事,则不染非为,而行善益力矣。”一方父母官,如果因为觉得水利设施会伤了风水,会影响到个人仕途的升迁,而断然堵塞沟渠,不顾百姓稼穑的死活,应是“不轨正道”的行为,邪匿之心也就更大了。

  倘若吴缵姬心中没有正邪之分,也迷信风水邪说,江西铅山的黎民就会多遭几年的祸殃了。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