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山路87号的海口天后宫,建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规模最大的妈祖庙,更是海口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载体。作为中华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后宫承载着海口老城区不可割断的文脉。
据明正德《琼台志》记载,最晚在元代,在琼山(今属海口)、万州(今万宁)、崖州(今三亚)和感恩(今东方)等地,就已经出现了“天妃庙”。不过,万宁、三亚和东方的“天妃庙”已无遗迹,唯有海口的尚存,遗址就在海口老街中山路和白沙门上村,庙名现叫“天后宫”。日本人小叶田淳的《海南岛史》也提到:“海南岛最初的天后庙,是元朝时代建在白沙津和海口的。”
海口中山路的“天后宫”,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2000年6月15日,海口市政府将其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久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同年11月,海口市商贸企业改制时,将“天后宫”当作直管公房抵扣职工安置费,作价卖给原中山华侨商场职工,“天后宫”曾一度成了私人店铺的仓库。现存的天后宫主体部分,依然可见当年建筑的恢宏气势。建筑专家对它的建筑风格赞叹不已,认为那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抬梁式结构,做工精细,雕工精美,亦可见妈祖文化在海南的源远流长。
从宋元开始,我国的海上交通和贸易迅速发展,海南作为海上航运要地,以及本身拥有的珍贵热带作物货源和海产品,吸引了大量商贾。随着海运经济的发展,妈祖文化便随福建或广东商人落籍海南,他们乘船渡海而来,一定立庙拜祭妈祖,他们的行为深刻地影响了本地居民及其后人。明嘉靖《琼州府志》写到:“今渡海往来者,官必告庙行礼,而民必祭卜方行。”每逢妈祖诞辰(三月二十三)和忌日(九月初九),岛上大都举行游神、演戏等活动,春秋二季,年年如此。
今天,延续700多年的妈祖大巡游为民祈福活动依然在海口市中山路老街上演,已成海口老城重要民俗文化活动,妈祖文化在海南依然呈现兴旺景象。妈祖大巡游从中山路启程,“天后宫”不可动摇的神圣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