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服饰展示
黎族树皮衣
黎家制衣用的海岛棉
黎锦大力神图案
编者按:
无论是具海南地方特色的大型演出,还是少数民族传统节庆,黎族服饰展示都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线。黎族传统服饰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装是黎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积淀而形成的,它根植于黎族的社会生活中,凝聚着黎族同胞的智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黎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近日,海南传世黎锦工艺研究所所长郭凯接受海口晚报记者专访,讲述了一直备受人们喜爱的黎装的前世今生,以及它的多元化之美、天人合一之魅。
从树皮布到黎锦
“树皮布是黎族最早的服装。在黎族居住区三亚落笔洞考古发掘出剥树皮所用的石拍,是新石器时期之物,可以推断距今有6000年历史!”海南传世黎锦工艺研究所所长郭凯说,海南黎族创造了本民族传统服装,在原始社会就会制作树皮为衣,是我国最早发明和使用树皮布的民族之一,也是最早懂得遮羞穿衣的民族之一。
黎族服装的发展史是一部漫长的演变史。概括地说,是从新石器时期的粗糙的木色树皮布,到春秋战国时期白色的卉服,到汉代的“广幅布”、“贯头”,又到三国时期的“五色班布”,宋代的“杂花卉”、“青花布”、“五色鲜明”,再到元代杰出棉纺织家黄道婆将崖州(今三亚)的棉纺织布技术带回松江,以及在唐代已出现的“吉贝布”、“盘斑布”、“食单”(桌布)等开始畅销我国川淮、川蜀等地区,最后到明清时代,“机抒精工、百卉千华”的黎锦成为国内外贸易的珍品。
古籍《山海经》最早记载黎族以树皮为衣,那只能遮体避寒,到“海南三大宝之一”的黎锦出现是全面解决穿衣戴帽了。在此过程中,是黎族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历经的是无纺时代、麻纺时代到棉纺时代,由无色之布到多彩之锦也是从黑白世界走向彩色世界的艰难历程。黎族先民古越族就掌握麻织布技艺,中国最早的棉从印度传入海南再传入内地,不同时代黎族制衣的原料和技艺都很超前。
传统装的时尚
古代黎族的行政组织是以方言为峒部落,各方言区有各自的习俗和规矩,以不同的服装作为族群标志。因居住地域、生态环境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黎族内部主要分为哈、杞、润、美孚和赛等五大方言,各大方言传统服装的种类、样式繁多,有的大方言中又分多个小方言,其服装也存在一定差别。有的方言杂居,服装也呈兼容现象。
总体上说,黎男子传统服装主要由上衣、腰布和头巾组成,上衣开胸、无纽无扣,仅用一根绳子绑住;另一种是不用原称“包卵布”、古称“犊鼻裤”的丁字形腰布,下身为上窄下宽的开叉裙。妇女传统服装分为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绣有精致的花纹图案。在样式上最有特点的是,白沙润方言妇女的筒裙最小、最短,裙身仅有27厘米,堪称“超短裙”,而美孚方言黎女的五连孚筒裙最大、最长,长度是前者的4倍多。一个长到基本迈不开腿,据说是黎之贵族,不用下田,一个短到如同大裤叉仅为遮羞,不影响上山下田,郭凯说:“这一长一短,从现代审美眼光看,都展现出的是文化与时尚!”
黎族服装的多样性,不仅反映在各方言黎族常用服装上,还体现在用途不同的特种服装上。最能展示民族特色的是节庆服装,在最隆重的三月三节各方言区服装各有不同,并各具特点。
黎装上的图腾
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心灵手巧的黎女以布当纸,以针线作笔,绘画出一幅幅用文字无法描绘的璀璨图案。
自古以来不断发展变化的黎装上的图腾,都凝聚着黎族人民的审美观。黎传统服装的织锦图案多达百余种,既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也都是一种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物化反映,与其族源族系、信仰崇拜、祭祀婚丧,以及所处地理环境和受汉文化影响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表达黎人对生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美好向往。
黎装染色技术在何时,史书无明确记载,其起源中有个传说,称天天上山的一位黎家姑娘所穿白筒裙一次被植物汁液染上颜色,人们觉得漂亮,便效仿着用植物染料为白纱线染色。
黎族“次生衣”是麻衣,以麻织布的历史延续时间很长,至今在乐东县乡村还传承着此种技艺,在麻纺织工艺流程中,便有用野生植物为麻线染色。黎族最初认为黑色避邪,钟爱黑色,后来随着审美观演变,有了绿、黄、红等各种色彩布制衣。
黎族刺绣虽不如我国四大名绣闻名,但特色异常鲜明。文身是黎族先民最早的护身符,也是黎刺绣艺术的源头。各方言黎女在服装上绣上与文身一样的花纹图案,共性都是以人纹和自然纹为主,有日常可见的人、牛、鹿、鸟、蜂、蝶等动植物,有日、月、星、电等自然物,还有耕种、舂米、歌舞等生活图,还有龙、嫦娥、神仙等想象之物。黎女看啥想啥就织啥,以其认为的吉祥事物为准。
郭凯说,黎装织锦图案丰富,色彩艳丽,原料和色彩均取自大自然,生产的是既实用又具审美价值的天人合一的大师产品。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