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99万,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对于国家,这是699万宝贵的人才资源;对于社会,这是699万新生力量;对于家庭,这是699万个希望;对于个人,这是699万个梦想……
梦想,预示着最令人向往的未来。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如何在择业中让青春梦想更脚踏实地,同时,政府和社会如何帮助他们走上实现梦想之路?
19日,潍坊招聘会现场,一名求职者正在填写应聘材料。记者 吴凡 摄
从非全球五百强不进,到只求留在济南,再到放弃坚持在烟台找到工作。这半年,烟台大学新闻系2009级毕业生崔金蕾的求职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心路历程也百转千回。
心高气傲:一心要进五百强
2013年正月里,等不及在东北老家温暖的炕头上过完十五,烟台大学新闻系2009级学生崔金蕾(化名)就急匆匆赶到济南,踏上求职之路。
最初,崔金蕾心态很乐观:“当时还不知道赶上了传说中的最难就业季,啥也没准备,就敢往大公司投简历。”她把将来的工作地点选定济南。
上大三时,崔金蕾曾在济南一家纸媒实习,这段经历让她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媒体工作,她想做一名医药代表。“经常有机会出差,收入和工作量成正比,还可以认识很多医生朋友。”在崔金蕾眼中,最主要是性格适合:“大大咧咧,能说会道,爱和人打交道。”
于是,她的定位逐渐明确:“做医药代表,进五百强!”正月十一,崔金蕾来到一家世界五百强外资制药公司,参加人生中第一次面试。当时她对整个行业缺乏整体认识,也不了解对方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大区经理给我面试,聊了聊家庭状况和实习经历,让我谈自己优缺点。”崔金蕾回忆,这些环节发挥一般。“最后对方问我有没有想提问的,我说没有。后来反思应该适当关注企业人才培养计划,表现出自己想要成长的愿望。”
屡屡受挫:二本毕业证“有些拿不出手”
第一次面试以失败告终。崔金蕾仍把目光投向五百强企业。在第二家企业,她顺利进入第二次面试,但还是止步于大区经理面试这一关。“二面让我回去背7套演示文稿,我就认真背了,不懂的也请教了朋友。这次和上一次不同,我准备得特别充分,也很用心。”分析原因,她感觉落选是因为学历吃了亏。“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名校毕业生。”崔金蕾说,一起参加面试的除了名校的,还有很多研究生,她的普通二本毕业证在一堆应聘者中“有些拿不出手。”
整个三月份,崔金蕾都在面试和等待结果中度过。“那段时间,家里已经不给生活费了。老妈说,家里给你找好了工作,你不愿意回来,就自己想办法挣钱。”在奶茶店打工的钱只够吃饭,崔金蕾就寄住在朋友家,平时就在街上闲逛,她不好意思呆在屋里,心里的压抑感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