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泰州岳飞铜雕像。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李纲雕像。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李光雕像。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胡铨雕像。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赵鼎雕像。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今年盛夏开播的年度大戏《精忠岳飞》掀起一场迟来的“岳飞热”。在古装片、历史片盛行的年代,“岳飞热”之所以迟来,在《精忠岳飞》的监制人唐季礼看来,主要是由于岳飞的故事太悲情,怕影响收视率,因此无人舍得砸钱。
岳飞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才让人们千年不忘,却又扼腕而叹?
而岳飞被屈杀,也牵连到许多主战派遭迫害,海南“五公”之“四公”李纲、李光、赵鼎、胡铨先后被贬至海南,海南也因此与千年悲剧英雄岳飞有了关联。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电视没有得到普及,听广播是一种时尚。由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创作的评书《岳飞传》在广播中播出之后,红透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岳飞热”。但是近三十年来,大陆影视界虽然古装大戏一部接一部,但问津岳飞者少。今年盛夏开播的年度大戏《精忠岳飞》才掀起一场迟来的“岳飞热”。有不少电视观众在品评演员演技、感叹岳飞命运的同时,开始恶补宋史。
“中兴四大名将”之首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抗金英雄。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一个普通农户家庭,适逢宋金战争接连不断的乱世,而他却以自己短暂的一生为这个时代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将赵氏江山又延续了一百多年,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以岳飞为代表的众多将领艰苦卓绝的抗金活动,保护了江南的总体稳定,使得南宋初年出现中兴的局面。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四人因此被人们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名将”。岳飞因为赫赫战功被列为“四大名将”之首。在“四大名将”中,岳飞是最年轻,也是最有影响的一位。
作为南宋最有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目的不仅仅是抵御金兵的南侵,更要收复被金兵占领的大片黄河以北的国土,迎请“二圣”南归,以雪“靖康之耻”。
在收复汉上六郡之后,岳飞积极备战,训练军队,囤积粮草,为北伐中原做准备。岳飞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被人们称为“岳家军”。他多次向宋高宗陈述恢复中原的志向,并说:“社稷长久之计,实在此举。”最终得到宋高宗的支持:“有臣如此,顾复何忧。”又说:“中兴之事,一以委卿。”应该说,岳飞几次北伐取得的胜利,都和宋高宗的支持有很大关系。宋高宗曾打算在临安给岳飞营造府第,岳飞以“敌未灭,何以家为”推辞,有人问天下何时太平,他慨然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