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白沙起义纪念园中的王国兴雕像。
琼中白沙起义纪念馆内白沙起义中黎胞们用过的武器。
琼中红毛镇白沙起义纪念园中的白沙起义雕塑。
1942年农历8月,白沙县红毛乡(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亲山上,王国兴端起一碗血酒,对天发誓:“我誓与同胞共生死!有福大家享,有祸我来当!为解救乡亲,报仇雪恨,杀尽‘国贼’,不得背叛!”至此,王国兴被推选为起义总指挥,带领着黎族苗族人民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在一年后发动了白沙起义。
白沙起义为何会爆发?黎苗群众为何要拿起武器?“官逼民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民党欺压黎族苗族人民的行为,不仅仅是制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而且还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许达民认为国民党倒行逆施,欺压群众,人心向背,受到群众的反抗是迟早的事。
1942年农历八月,白沙县红毛乡(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亲山上,王国兴端起一碗血酒,对天发誓:“我誓与同胞共生死!有福大家享,有祸我来当!为解救乡亲,报仇雪恨,杀尽‘国贼’,不得背叛!”伴着这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一同筹备起义的奥雅(黎族人对头人的尊称)纷纷将碗中的血酒一饮而尽。
至此,王国兴被推选为起义总指挥,拿起武器,带领着黎族苗族人民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在一年后发动了白沙起义。
家仇:父受牢狱之灾
王国兴的父亲王政和是一位世袭峒长、大总管。王政和祖上管辖领域非常宽广,相传有72峒之多。
1932年,国民党第一集团军警卫旅旅长陈汉光以抚黎专员身份来琼。“国民党对黎族苗族人民实行‘剿抚兼施’的政策,一方面军事镇压人民的反抗,一方面用小恩小惠收买民心,企图收买黎族上层人员,成立了‘琼崖抚黎专员公署’。”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党史县志办公室退休干部谢晋颀对记者介绍。
“抚黎局”成立后,王政和被任命为团董,管辖范围大大缩小,只负责红毛、什运、毛贵、毛栈、番阳等峒,但他的威望并未降低,仍被黎胞们尊称为大总管。
受到群众爱戴的总管虽然有职有权,但并无俸禄。除了为政府催粮收税拉壮丁外,还要负责管理峒中的公众事务,调解峒内群众纠纷,担当公证人、调停人和裁决人等角色。王政和刚正朴实,大公无私,体恤民情,给少年时的王国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4年初,“抚黎局”以“读书”的名义,要求王政和选派65名黎族青年送往广州。但这些黎族青年却是被骗去当展览品,受尽羞辱。1935年,“抚黎局”再次以“读书”的名义,命令王政和征集2000名青年。事实上这些青年是被当作炮灰,送往“剿共”前线。白沙起义的领袖之一王玉锦当年便是这2000名青年之一,发现被骗后,机智的他寻机逃回了海南,但更多的青年则是命丧他乡。
得知了实情的王政和愤怒不已,拒绝继续向“抚黎局”增派人员。为此,“抚黎局”在1935年9月以“抗丁抗税”的罪名将他逮捕。
1935年年底,打工回家的王国兴获悉父亲入狱,心急如焚,立即赶往“抚黎局”要求放人,却遭到敲诈刁难。“抚黎局”漫天要价,扬言王国兴拿来680块光洋才能赎回父亲。王国兴东拼西凑筹齐赎金,送到“抚黎局”后,这些家伙却为了压榨更多钱财,还是不肯释放王政和。救父心切的王国兴一筹莫展,却又无计可施。
狱中的王政和饱受折磨,不见天日,忍饥挨饿,早已病入膏肓,气若游丝。由于他只能躺在地上,头枕一块砖头,又无力翻身,后脑勺、颈部便溃烂得都生出了蛆虫。“抚黎局”见他奄奄一息,再难榨出油水,才不得不放人。被抬回家中的王政和不到半年便去世了。王国兴的母亲因悲伤过度,几天后也病故了。
父丧母亡,家产殆尽,如此家恨被王国兴埋在心底,却又像一根尖刺一般,时时刺痛、提醒着他。
民愤:群众饱受摧残
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的白沙起义纪念馆中,对黎族人民拿起武器、发动起义的缘由只有短短一句话的介绍:“为了求生存、反压迫,黎族首领王国兴挺身而出,奋起反抗。”求生存、反压迫,这6个字重逾千钧,道出了黎族苗族群众在起义前被国民党逼迫到了怎样的艰难处境。
按照黎族的传统,峒长职务是父死子承。德高望重的王政和去世后,王国兴没有接任父亲的职务,而国民党委派的乡长完全无法得到群众的支持。迫于乡亲们的压力和王国兴的威望,国民党白沙县政府不得不委任王国兴为红毛乡乡长。
1940年代初的琼崖已经陷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在日寇进攻下一触即溃的国民党军队龟缩在五指山,在手无寸铁的黎胞苗胞们面前却肆虐横行。
国民党对黎族苗族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并没有因为国难当头而减轻,反而还变本加厉。以红毛乡为例,国民党政府规定每个保每月必须缴纳米20石,猪肉、牛肉、笋干各70斤,鱼100斤,鸡40只,木耳、酒各40斤,蜂蜜、蜂蜡、烟叶各120斤,白麻400斤,壮丁费200光洋。“抗战粮”“官长粮”“参议粮”“草鞋费”“军服费”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
黎胞苗胞们还被强行征用去服各种劳役:盖营房、修道路、挑弹药、挖战壕、运粮食、抬轿子和种植农作物等。服劳役的民工得不到报酬,自带粮食和工具,却还遭到非人对待,动辄便被拳打脚踢。在服劳役的路上,因饥饿、劳累被折磨而死的黎胞苗胞不计其数。仅红毛一个乡在劳役中被打死或被折磨死的就有500多人。
黎族苗族的头人也和他们的同胞一样,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头领而有所优待。王国兴由于未能及时上缴税款公粮,多次被训斥、侮辱,甚至被吊在梁上毒打。
寡言的王国兴变得更加沉默了,他的身体承受着国民党施加给他的苦痛,心里却想着承受着更多苦痛的群众。黎族人民还要忍受这样的日子吗?黎族人民将何去何从?选择继续忍辱偷生还是另寻生路?生路又在何方?这些问题在王国兴脑中慢慢发酵、酝酿着。
呼声:起义才有活路
从琼中县党史县志办公室退休干部谢晋颀的口中,当年白沙起义最早的策划场面逐渐清晰———1942年春节,王玉锦等几个保长到王国兴家拜年。虽然是黎族头人,但家里已被国民党搜刮一空的王国兴同样窘困。他心痛地对几位保长说:“家里吃的都被国民党刮走了,没东西可招待你们了。”几位保长无不摇头唏嘘。
“这样下去,我们怎样都是活不了了。还不如造反!”王国兴愤然对几位保长喊出了心中的积怨。一直以来,族人们的悲惨遭遇深深刺痛王国兴的神经。就在那一天,他下定了决心,唯有反抗才有出路!王国兴的决定立即得到了几位保长的拥护:“对!打”国贼“!”。
王国兴在大家的呼声中找到了答案:不反抗、不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只有奋起反抗,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找到活路。
1942年农历六月,王国兴开始派人到各乡进行联络,筹备商讨起义工作。王国兴与联络人用了两个月时间,几乎走遍了五指山,串连了各乡头人。联络人所到之处,群众纷纷响应,同胞们都在兴奋地谈论着起义的事,男女老少都在擦枪、磨刀、弯弓、削箭。群众们准备好了粉枪、弓箭、荔枝炮等武器。汉族商人王太信不仅拿出40块光洋购买火药支援起义群众,还受王国兴委派采购来火药、火柴、硫磺、硝等战斗物资。大家都满怀着胜利的希望,王国兴心里却还捏着一把汗:民族的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1943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等制造了“中平”惨案,大肆屠杀苗胞。消息传到红毛乡,黎胞们都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更加快了起义反抗的步伐。
1943年8月12日,白沙起义的第一枪在白沙一区提前打响,旗开得胜。位于白沙二区的王国兴、王玉锦、王积义等几个起义领导人被得到消息的国民党官员强行关押。王玉锦设计逃脱后迅速组织群众营救。在8月17日凌晨对驻扎在红毛乡的国民党白沙、保亭、乐东3县联络所发起袭击,救出王国兴等人,并很快占领了该联络所。
整个起义,从8月12日至26日,历时半个月,参加者达2万多人次,总共打死打伤敌人300余人,缴获步枪300余支,轻机枪一挺,子弹、物资一大批。
起义初步胜利后的黎胞们扬眉吐气,欣喜若狂,庆祝靠自己的斗争赢得的胜利。他们凭借着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战斗的精神,以落后的武器打退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在黎族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本版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