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宋耀如与子女的思乡情
来源: 新浪网 作者:邓海宁 时间:2013-08-26 10:33:33 星期一

  

1936年12月宋子文(右二)回家乡文昌和宋子良等步出海南机场的照片

  

1881年6月宋耀如写给父亲的家书,表露出他急于和家乡亲人联系

  

宋霭龄(后左)、宋庆龄和母亲合影  

  郑朝波在宋氏家族研究丛书《宋氏家族与近代中国文化认同》中写道,宋耀如生于海南,长于海南,十几岁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等他回到中国时,他不是在家乡落脚,而是在上海落脚,他成了一名牧师。以后,他转向实业,娶妻生子。无论身在何处,他与他的子女都认同,他们的故乡在海南。

  宋耀如的三封信思乡情重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经济的萧条使农村劳动力走向了穷途末路,沿海地区的贫苦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靠出卖劳动力来养活家乡的父母儿女。家书、寄款是与家里唯一的联系,有的人春节或清明返乡一趟,有的人与故土一别就是一辈子。漂洋过海谋生活,成为当时海南社会的特殊现象。

  宋耀如在家乡文昌一直生长到14岁,在贫苦的生活中度过了他的童年。据文昌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5-1986年所作的调查报告记载,宋耀如的父亲韩鸿翼卖椰子、织粽绳、烧砖,以此维持生计。

  14岁时,宋耀如不得不随同哥哥去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投靠亲戚。他走出了国门,从此开始了学徒生涯,也开始了他漂泊的一生。17岁时,宋耀如辗转到美国,开始了大洋彼岸的浪迹。从宋耀如离开故土,踏上异乡的那一刻,对家乡的思念便环亘心头,思乡情结奔流在他的血液里。

  2009年3月,经宋耀如孙子宋仲虎先生沟通并代为申请,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Emory大学同意授权海南省宋耀如研究会、宋庆龄研究会,公布了该校图书馆珍藏的宋耀如的三封信,从这三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宋耀如的思乡之切、归家之迫。

  第一封信写于1881年6月25日。宋耀如与时在上海的基督教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通信,信中请林乐知第一时间帮忙转寄家书,家书中写道:“亲爱的父亲,我写这封信是要让您知道我现在在哪里。”他到美国后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他想让家里知道他的消息,他也迫切想知道家里的情况,最后在信里嘱咐“接到我的信后请马上回信,我将很高兴听到你的情况。请把我的爱转达给母亲、哥哥和姐姐妹妹以及你自己。”信虽是用英文写的,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如西方式的热烈,但在信的夹缝处,仍用生涩的中文署上自己的名字“韓教凖”。深扎于脑海中的根的意识使他急于和故乡、亲人取得联系。

  随后,宋耀如又致信林乐知:“我离家大约6年了,我希望我父亲知道我现在在哪里,在干什么。他们住在中国广东省文昌县……我父亲的名字中国话叫韩鸿翼。希望你能找到他们。”因为没有详细的地址,这封家书也不可能寄到。

  宋耀如仍不死心,再次向林乐知致信:“有关请您帮我在中国寻找失去联系的父亲一事,不知是否有进展?上次寄给您的信中说的,是我仅知的父亲地址。……由于在美国海天相隔路途遥远,信件辗转递送困难,我怕父亲收不到我的信,所以我没有直接寄给他。”但这封信被林乐知塞在抽屉里,并没有帮他想办法。

  直到1886年1月,他乘太平洋公司的海轮回到上海,他已从一个乡村小孩成长为美国留学归来的传教士。归国一年多后,宋耀如终于踏上了阔别12年的故土,他回到故乡的情节不得而知,但不难想象,那一刻他那激动的心跳声。

  1904年,宋耀如在虹口建造的别墅落成,对故乡的思念依旧如故,院子里栽着故乡运来的椰子树。他表面经营实业,暗地里却支持革命,再没时间返回故乡,只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睹物思乡。

  宋氏三姐妹的桑梓情

  宋氏三姐妹虽然都没有回过海南,但海南人的身份,她们是一直承认的。

  根据《宋氏祖居简介》记载,1930年代末,寓居香港的宋庆龄听说海南妇女击退了试图登陆的日军时,兴奋地在给新西兰友人贝特兰的信中写道“在北海和我的老家海南岛,没有正式组织的一些妇女,一听到日本人要登陆就离散开田地赶快回家,扔下农具,和男人们一起用老式的枪把侵略者赶走了。”她还感慨道:“我多么为我家乡的姊妹们感到骄傲!希望一旦情势许可我就回去看看。”这一场发生在家乡的战斗,宋庆龄印象深刻。在她为美国刊物《亚细亚》写的一篇文章中又一次提起:“妇女们不但劳动而且作战。我自己就知道一个例子。海南岛一个村里的妇女,当男人们不在的时候,曾打退日本人的一次小规模登陆。” 

  宋庆龄不仅曾与海南文昌籍将军张云逸以兄妹相称,还在送给友人爱泼斯坦的妻子邱荣莉礼物时写道:“希望你欣赏这些上海牛乳糖和从我的家乡海南来的咖啡”。这在《海南姓氏探源:宋姓篇》有较详细的记录,她将“海南”二字写大些,并加了着重号,表达了她对海南的特殊感情。直到宋庆龄去世之后,她的墓碑上也刻着:祖籍海南文昌。

  宋霭龄、宋美龄的政治立场虽与宋庆龄不同,但对海南有着同样的深情。《宋氏家族与近代中国文化认同》中提到:据新浪网2011年5月9日新闻,南京发现民国时期大批户籍卡,其中就有宋美龄的户籍卡,其本籍一栏填写广东,寄籍一栏填写南京,成为宋美龄认同海南人身份的新证据。在国民党军中的同乡会,当海南籍将军聚会时,他们总会邀请宋霭龄、宋美龄两姐妹参加,而两位夫人也总是挤出时间,热情与会。

  1970年5月4日,宋美龄曾致电同乡会理事长李琼璧先生表示:“龄生为琼崖乡胤之一份子洵无尚光荣焉。”1981年,台湾出版《文昌县志》,宋美龄应邀为该县县志题写书名。1987年9月5日,宋美龄在海南同乡会第80期会刊上用毛笔题写会刊名字“海南同乡会”,并落款“蒋宋美龄”。这些都证明了宋美龄的桑梓情深。

  宋子文:

  琼人一分子,

  自当尽力协助

  早在1936年11月23日在香港琼崖商会的欢迎会上,宋子文就曾热情洋溢地说道:“今天承各位同乡的厚爱,非常感谢。兄弟虽然是琼州人,但是从未回过家乡,许多年来,时时想回去看看,因为没有相当的时间,总未如愿以偿。今天得许多同乡欢聚一堂,仿佛是已经回到琼州,精神上非常愉悦。” 其浓郁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1936年12月2日,宋子文、宋子良一行14人乘杜格拉斯号巨型飞机到了海南。此时距离宋耀如1886年的回乡已有整整50个年头,宋子文此时的身份是国民政府任命的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宋子良是广东财政厅厅长。抵达海口后,在海口市中山纪念堂举行欢迎大会,宋子文、余汉谋相继演讲开发琼崖之意义。

  随后,宋子文一行回到文昌,受到盛大欢迎。宋子文在文中学校礼堂会场的讲话,更是饱含深情。郑放、陈世民在《忆宋子文还乡》一文对当时的情景作了描述,“宋子文,时四十二岁,颀长身材,脸圆略胖戴眼镜,他用国语说:‘同乡们:父亲嘱咐,做不成人,不能回去文昌认祖宗,见父老,现遵父之嘱,兄弟第一次回故乡,同父老兄弟众乡亲见面,非常高兴。’然后讲开发建设海南的大计,如开铁矿、筑铁路、建设清谰港等。……轮到请宋子良讲话,他和曾养甫推让,拉扯逗笑一番,结果两人都没讲。宋子良,时三十七岁,比胞兄稍矮,短小精悍,举止活泼。”

  12月5日,宋子文在广州接受记者访问时说道:“琼崖十六县同乡,在省港及海外各地者颇不乏人,深盼咸以各人经验与资力,返乡参加开发事业。本人为琼人一分子,自当尽力协助。在琼蒙地方当局暨原籍父老殷殷招待,尤为可感。”宋子文不忘身为“琼人一分子”的责任,之后筹建私立海南大学,发展海南经济的建设,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