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新星农场番道村的妇女们正在织锦。这些手工制作的黎族织锦市场销路很好,她们织锦的积极性很高。海南日报记者 古月 摄
“咔哒、咔哒、咔哒……”8月29日上午10时,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星农场番道村的一家小楼里,几名席地而坐的黎族妇女正专注地推拉着腰织机的两端,飞梭走线,艳丽的黎锦图案就在这一推一拉中慢慢呈现。
“你们来看看,这些图案我差不多都设计出来了。”这家小楼的主人周秋梅站在自己的“秘密武器”———一架由绣花机改造而成的设计工具前,招呼着姐妹们。对番道村那些热衷于织黎锦的妇女们来说,周秋梅就像是她们的“总设计师”。
53岁的周秋梅是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一名织锦高手,周秋梅最擅长的是黎锦的编排技术。“我们虽然从小都跟长辈学习织锦,但是也只懂得一些基本的织法,是阿姐教了我们很多新的织法。”村民王春妹这几年一直跟随周秋梅学习织锦。
政府协助推介小村黎锦织出名堂
2000年,保亭举办第一届嬉水节,需要准备一大批黎锦作为礼物赠送给嘉宾。跑遍了整个县城后,政府工作人员最后找到了周秋梅。“我找了村里十几个会织锦的姐妹加班加点赶了两个月才完成任务的。”而这次突然任务也给周秋梅和她的姐妹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她们每人都拿到了2000元左右的报酬。
“没想到织黎锦也能卖钱!”拿到钱后的周秋梅和姐妹们高兴坏了。从此,她们便开始尝试将自己织的黎锦出售。在政府的协助推介下,番道村这群黎族妇女的黎锦逐渐在游客中打出了名声。
“现在好多三亚、海口的客人都来找我们买黎锦。”周秋梅告诉记者,这几年,凭借出售黎锦,番道村的妇女们有的一个月最高能赚3000多元,最差的也能收入将近2000元。
尝到甜头的番道村妇女们织锦的兴趣大大提升,加入织锦队伍的妇女已经从原本的10多人增加到了目前的40多人。去年,番道村还成为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村。
“你看,好多图案的织法我都记在这本子上了。”周秋梅翻开一本已经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在外人看来如神秘的“摩尔斯密码”一般,“现在要面向市场了,不能老是用以前那些简单的图案,得创新才行。”
保亭今年已投160万推广黎锦技艺
“现在我们一有空就织锦,织得越多赚得越多嘛!”村民王秀英颇为自豪地说,“织黎锦不仅能赚钱,还能当上老师呢。现在我也是老师,我们村里6个姐妹都到学校去教学生们织黎锦。”这个黎族妇女脸上的表情,如她那爽朗的笑声一样充满幸福感。
近几年,保亭采取多种措施挖掘和培养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并建立奖励机制,每年拨出专款,补贴织锦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还举办各种黎锦技艺比赛,拿出奖金对获奖者进行奖励。截至目前,保亭今年共投入160万元对黎锦技艺进行推广。
“来来来,我带你们去看我们的传承馆。”周秋梅热情地领着记者走出家门,来到村口的一栋呈淡黄色的崭新楼房前。这栋充满黎族风情的小楼,是保亭为了对黎锦技艺进行展示和推广而建造的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传承馆。这个场所还将供周秋梅和她的姐妹们传授、学习和交流黎锦技艺。
“以后我们要在这里展示我们的织锦技艺和作品,要将我们黎锦的名声越传越大!”站在这刚刚装修好的传承馆前,周秋梅已经等不及地憧憬起未来了。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