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捕鱼的成本高 海南渔民:何时再现鱼满舱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罗霞 时间:2013-09-24 09:10:11 星期二

    出海捕鱼的成本越来越高,赚钱越来越难。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摄


海产品保鲜技术落后,影响渔获质量。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一些渔民尝试转行,从事养殖。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海南近海主要渔获情况

    蓝圆鲹

    捕获量非常大,资源易遭破坏,但也易恢复,是海南省灯光围网作业的主要渔获

    带鱼

    总体资源变动较稳定

    金线鱼

    资源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总体资源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短尾

    大眼鲷

    总体资源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康氏马鮫

    是海洋捕捞产品中的优质鱼类,有一定的资源量,且较稳定

    扁舵鲣

    扁舵鲣为制作罐头的最好原料之一,往往可见大群体浮游于上层,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

海南五大渔业资源生态系待开发

    陆架生态系

    南海区渔业资源生产力最高的海域之一,也是资源密度最高区域之一

    陆坡生态系

    有300多深水种类,渔业资源离海南不远,尚处于未开发状态

    珊瑚礁生态系

    由于保鲜加工环节跟不上去,珊瑚礁生态系中的鱼类资源处于未开发状态

    大洋生态系

    主要品种包括金枪鱼类、马鲛类等。除洄游近岛的部分开发外,其他区域的大洋生态系资源开发还处于空白

    上升流生态系

    海南岛东面区域部分,属于正常开发状态,而南海诸岛岛礁区域部分处于探捕阶段

    近日,临高县新盈镇龙昆村前的海面上,停泊着多条渔船。尽管南海伏季休渔已结束一个多月,但他们尚未开捕。村里一些渔民说,捕鱼难赚易亏,不敢轻易出海了。

    记者近日走访海南省一些渔业市县发现,龙昆村并非个案。除临高外,琼海、三亚等地也有渔民放弃捕鱼。渔民们感叹,渔业资源每况愈下,油价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捕鱼“没有前途”。

    海南渔民基本在近海捕鱼,而目前海南省近海渔业资源出现明显衰退。“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的渔歌,对海南渔民来说,已成渐行渐远的记忆。现今,海南近海渔业已深陷困境。

    海洋捕捞渔业是海南省传统产业,南海渔业资源相当丰富,但开发却远远不够。有必要发动渔民“造大船,闯深海”,实现从近海捕捞为主向外海深海捕捞为主的转变,才能让海南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

现象  投入大了鱼却少了   渔民出海   经济收入不佳

    ———海南省近海捕捞渔船亏损面大,汛期停港现象较为普遍

    临高县新盈镇龙昆村是一个渔村,有着大大小小约200条渔船。村里的渔民多在近海作业,以前在北部湾捕鱼,后来又陆续到海南岛东部及南部海域捕捞。

    龙昆村党支部书记黄永春今年51岁,已有30多年出海捕鱼的经验。在他的印象中,当年刚出海捕鱼时,鱼很多,那时的船小,仅四五天便能捕到上万斤鱼,将船塞得满满的。

    “真的是鱼满舱啊!”黄永春感叹,如今,船变大了,装备变好了,可在北部湾、海南岛东部或南部海域捕到的鱼却不如从前了。用流刺网捕捞,一个流次耗时十天八天,捕到万斤鱼,根本谈不上满舱,而且值钱的鱼也少了。

    “以前在北部湾,一个流次能捕到几百斤的红鱼,现在很难捕到了。”黄永春说,石斑、大目连等值钱的鱼,如今在北部湾基本很难捕获,大部分捕到的鱼都比较便宜,约一半的鱼每斤只能卖一两块钱。

    鱼越来越难捕,而油价和员工成本在不断上涨。

    黄永春告诉记者,用流刺网捕鱼,六七天一个流次的油钱得1.5万元,加上10多名船员的工资,一个流次如果赚不到4万元便会亏本。

    受优质渔业资源减少、油价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影响,龙昆村的一些渔船已基本不赚钱,甚至亏本。

    2010年,龙昆村大约有140条80吨级以上的大船。因亏本,有的渔船被变卖,如今只剩下100条大船。“剩下的大船中,赚钱的也少,只有二三十条渔船能赚钱。”黄永春介绍,如果不是有国家柴油补贴资金,很多渔船早就撑不下去了。

    “照这样发展下去,估计剩下的100条大船没几年也就不出海了。”黄永春说,“大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为生产不佳,渔工提成少,今年海南很多渔船请不到渔工,出现了“渔工荒”。没有渔工,渔船无法出海寻找赚钱机会,形成恶性循环。无奈之下,海南一些大船船主卖了大船,换来小船出海,以减少对渔工的需求。

    “跟以往不同,现在在近海捕到的红鱼、石斑鱼很少。”琼海潭门渔民李成端告诉记者,在他所捕到的鱼中,1000斤鱼里九成是杂鱼,最大的二三斤一条,最小的几两一条,卖不出好价钱。

    目前潭门很多渔民已转行做贝艺品,或进行石斑等海产品养殖。在当地一些渔民的眼中,捕鱼吃不饱、饿不死,赚不到钱。

    三亚、临高等地,不少捕捞户陆续转行从事海水养殖,有的则捕捞与养殖兼顾。但受制于市场开拓不足、无品牌卖不出好价格、产品缺乏深加工等条件,一些捕捞户的养殖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这两年海南近海捕捞的经济效益维持在低水平。”省水产研究所总工程师陈积明说,随着渔船单产和渔获质量的下降,以及柴油、网具等渔需物资价格近年来的飞速上涨,海南省近海捕捞渔船亏损面大,汛期停港现象较为普遍。“若没有国家燃油补贴政策,相当部分渔船难以维持。”

剖析  大约95%渔船在近海作业  近海渔业资源明显衰退

    ———海南传统优质经济品种少见,单位产量减少,捕捞群体明显由低龄个体组成,去年海南主要渔获中的幼鱼比例居高不下

    省海洋与渔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海南有近2.7万艘海洋捕捞渔船,其中约95%的渔船在近海捕捞。

    何为近海?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海南近海渔场的水深不超过100米。从范围上看,北部湾海域水深均不超过100米;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海域约20海里内均属于近海范围。

    “1950年代的中国四大渔场已经名不副实,退化得很厉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指出。

    省内外一些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海南近海渔业资源已明显衰退,主要有三大表现。

    一是海南传统优质经济品种,诸如红鳍笛鲷、蛇鲻等少见,低值渔获比例大幅度增加。

    在1960年代前期,海南海洋捕捞的渔获品种以红鳍笛鲷、金线鱼、鲱鲤、蛇鲻等为主,其中拖风船渔获中红鳍笛鲷占有很大比例;自1960年代后期,海南海洋捕捞渔获中除了红鳍笛鲷、金线鱼、鲱鲤、蛇鲻等传统品种外,蓝圆鲹、马鲛鱼、小型金枪鱼、带鱼、马面鲀等游速较快的近底层和中上层鱼类也逐渐占了较大比例;目前,海洋捕捞渔获中只有蓝圆鲹、带鱼、金线鱼等可称之为优质品种。

    二是捕捞群体明显由低龄个体组成,渔获个体越来越小。据省水产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去年海南主要渔获中,幼鱼比例居高不下,不少网的渔获以幼鱼为主。另外,一些鱼类性成熟期有所提前,个体小。

    三是单位产量比以往有所减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五六十张流刺网的日作业捕获量,现在五六百张网的日捕获量也常常难以达到。”陈积明说。

    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专家认为主要受捕捞力度过大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目前海南渔业的生产手段和捕捞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灯围作业船网具网长增加了2-3倍,网高增高了2倍多,船灯光功率从2~3千瓦增加到2~3×104千瓦;流刺网作业船放网长度从1~2千米增加到20~30千米;延绳钓业船放钓钩数一般也增加了10倍左右。

    另外,海洋捕捞渔船明显增多。同时海南岛周边陆架面积窄小,除本省渔船外,广东和广西也有相当部分渔船过来海南生产。

    在海洋环境方面,据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的《2012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海南省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不过海南岛东部海岸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入海排污口排污情况与上年度基本一致,局部区域污染严重。

    受海洋环境变化影响,近海渔业资源恢复能力已有所变弱。“以前近海能实现小鱼、小虾的高效繁殖,现在近海的小鱼、小虾不少是从外海过来的。”专家指出。

反思  发展水产品高附加值加工业   可持续性开发近海资源

    ———海南应把近海捕捞的半数力量转移到外海捕捞或其他领域,从而使近海渔业资源得到更好的恢复

    在近海渔业资源出现明显衰退之时,省水产研究所捕捞资源研究室主任刘维对海南近海渔业发展仍颇有信心。

    “与东海、黄海相比,南海渔业资源具有品种多、更新快、容易恢复等特点,这是海南近海捕捞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优势。”刘维说。

    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南海渔业资源种类繁多,已知鱼类种数为东海的1.4倍,为黄海、渤海的3.56倍。鱼类的世代交替频繁,个体生长速度快,补充群体往往大于剩余群体。

    “除非发生重大环境灾难(指大陆径流断绝、水体重度污染等),海南岛四周近海大陆架的渔业资源将永难枯竭,因为海南近海大陆架面对的是一个浩瀚的南海。”一些专家分析。

投放人工鱼礁吸引鱼群

    黄永春告诉记者,渔民以前爱捕底层鱼类,现在底层的鱼越捕越少了,所以用灯光罩网等捕中上层鱼类(栖息于海洋中层或上层的鱼类)的人多了起来。

    专家指出,目前海南近海陆架区的底层和近底层渔业资源已呈衰退趋势,有待得到恢复性利用。他们建议,一方面要控制网具,不要使用网目过小的渔具,“目前海南渔民捕捞到的幼鱼占比大,这种状况迫切需要得到改变。”另一方面积极改善海底环境,防治海洋污染,增加人工鱼礁的投放。

    北部湾渔场是海南近海渔业的一大重要渔场,不过让渔民们可惜的是,离海南岛较近的一些海域水流急,吸引不了鱼群栖息。

    在台湾,当地通过建设人工鱼礁,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的恢复,形成了渔场。陈积明提出,海南也可通过在北部湾投放人工鱼礁,将鱼群吸引过来,从而形成渔场。

严禁在近岸使用底层拖网

    从去年海南省最重要的五个渔港渔获情况看,海南省渔获种类非常多,以中上层鱼类为主,底层渔获相对较少,拖网捕获的底层鱼类以幼体为主。

    在海南省一些渔民和专家看来,海南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呈现结构性。海南近海底层和近底层渔业资源出现了明显衰退,不过抗捕捞能力强的近海中上层鱼类和头足类(特别是蓝圆鲹)仍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可采取相对应的捕捞方式。

    刘维分析,用底层拖网捕捞不仅渔获品质低,而且对海底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等作业方式可持续利用中上层鱼类。

    “海南省渔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作业格局应以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为主,单拖网、流刺网为辅,其他多种作业方式并存。”刘维建议,严禁海南岛近岸用底层拖网进行生产。

    受资金缺乏影响,渔民转变作业方式并非易事。“改用灯光罩网得花几十万元。”黄永春告诉记者,目前临高新盈镇龙昆村80%的渔民均使用流刺网作业。

    另外,一些渔民也正积极尝试着转产,如从事水产养殖业、休闲渔业等。海南大学教授张本认为,更好地利用近海渔业资源,关键是需树立现代渔业观念来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加快发展水产品的高附加值加工和休闲渔业等。

    “海南应把近海捕捞的半数力量转移到外海捕捞或其他领域,从而使近海渔业资源得到更好的恢复。”陈积明认为。

出路   外海尚未有效开发   造大船闯深海  势在必行

    ———鸢乌贼可捕资源量巨大,鸢乌贼灯光罩网有望成为南海海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近海渔业的低效益运作,海南一些近海捕捞户在转产水产养殖业等的同时,尝试着向外海要生存、要高效益。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海南省拥有三沙捕捞渔船约千艘。

    近两三年来,海南省灯光围网船多次到西、中沙群岛海域探捕,船夜产都在10多吨以上,最高船夜产50多吨。渔船生产3至5个夜晚,大多满载而归。

    一些专家指出,海南外海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总体尚处于未开发状态。由近海捕捞到闯深海,前景光明。

南沙建基地   更新渔船设备闯深海

    三亚海榆渔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梁亚排常去西沙捕捞,去年还曾到南沙捕鱼。对于造大船闯深海,他认为是渔民们最紧迫的任务,“近海捕捞,渔民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得闯深海。”

    不过,去西沙、南沙捕鱼并非“遍地是黄金”,去年去南沙捕鱼时,梁亚排等捕到的鱼非常少。“估计是水太深,我们用的网具不适合南沙生产,得更新改造设备了。”梁亚排分析。

    到外海捕捞的尴尬,还有不少。

    渔民们说,海南目前赴西中沙海域作业的灯光渔船大多100吨以下,由于来回程时间长,渔舱容量有限且无制冷保鲜能力,经常出现抛弃低值渔获及渔获变质的情况。

    有一次,临高一罩网渔船赴远海捕捞鸢乌贼时,曾因舱容不足,抛弃了捕捞上来的2万多斤低值扁舵鲣。

    金枪鱼的命运也不佳。因渔业航次时间长、渔船保鲜设备落后等,一些回港后的南海金枪鱼品质往往达不到生食标准,因此收购价格近几年来维持在3元-9元/斤,这导致渔民无心改进金枪鱼捕捞和保鲜技术。“在日本,达到生食标准的优质金枪鱼的价格每斤近200元。”刘维可惜地说。

    专家们介绍,海南省外海渔业现有渔船不仅数量有限,捕捞能力也偏弱。西中沙海域围网渔业等已发展多年,开发水平与效益一直都上不去。

    “个体经营方式无法适应外海渔业的发展要求。”陈积明建议,一是要有现代渔业经营管理体系支撑外海渔业发展,实行产销一体化运作;二是加强渔船、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南沙建立大的生产基地;三是南海渔场信息尚未被真正掌握,需要科技支撑。

可捕数量大   造大型罩网船抓鸢乌贼

    前两年,海南临高20艘80吨左右的灯光罩网船,在西中沙南侧海域生产10多天,捕捞鸢乌贼,单船产值超过20万元,最高的近30万元,这让渔民见识到了外海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可观的捕捞效益。

    “从资源角度考虑,南海鸢乌贼可捕资源量巨大,是西中沙海域渔业资源中最具开发潜力的种类,鸢乌贼灯光罩网有望成为南海海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专家指出。

    然而,加工缺失、产业体系建设滞后正制约着这一“富矿”的挖掘。据介绍,南海近年来捕获量很大的鸢乌贼,其肉质较硬,主要由福建商人收购,销往福建和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厂,制成鱿鱼丝销售。由于市场受制于人,南海鸢乌贼收购价格偏低。2010年,临高2艘罩网渔船一个航次曾捕获鸢乌贼28吨左右,但船回到三亚后,因收购商离开、无人收购,这些鸢乌贼最终被低价处理。

    开发远海渔业资源,专家们认为当前有三大突破口。一是建造大型罩网渔船发展鸢乌贼渔业。南海鸢乌贼可捕资源量巨大,现阶段西中沙外海渔业的发展应以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为重点。二是通过罩网渔船兼捕发展金枪鱼渔业。大洋性金枪鱼和鸢乌贼之间存在着食物连锁关系,两者的渔场在时间和空间上基本一致,建议加强金枪鱼捕捞技术研究。三是通过解决捕捞渔船的后勤补给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等,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外海围网渔业。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