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名牌大学,却因不会做家务而退学,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事件曾真实地发生过。一个人在进入青少年时期后,就应当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生存能力,能适应多变环境,是未来公民的重要素质之一。但现在,在学习与家务之间,更多人选择了学习,后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家务要为学业让步?
曾有调查显示,近半数(46.7%)家长经常会代替孩子劳动;41.4%的家长明确认为孩子不做或几乎不做家务。为什么孩子不参与家务活动?很多家长给出的回答都是为学业让步。
家住府城的李先生有个在琼山侨中读初中的女儿:“我家孩子平时在家做家务比较少,偶尔扫一下地、收拾一下房间。不过我也没要求太多,因为每天孩子上学就用了很多时间,回到家也只能来得及吃饭、睡觉。现在都以学业为重,家务的事情倒是被抛到脑后了。”
自理能力影响学习生活
琼山中学高二陈同学是寄宿生,平时在宿舍里,洗衣服、扫地等一些基本的劳动都会处理。不过她也提到,有同学会一周不洗衣服,等到周末全部“打包”回家给爸妈处理,平时也不收拾自己的宿舍,乱成一团。
梁小姐认为,具备基础的劳动能力十分必要,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帮助:“我觉得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也是一种自理能力。有些同学把自己的课桌抽屉打理得井井有条,找起东西来十分方便;有些同学就一团糟,需要的时候连笔都找不到。这其实很影响学习效率。”
摆正劳动的位置
“其实现在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做家务能力。”定安中学王老师说,担任班主任时,她经常去到学生宿舍查看,一般女生宿舍都很整洁,男生寝室则是“脏、乱、差”。“宿舍是学生们生活的地方,进行教育过后,他们也开始注意收拾。平时的班级劳动,所有人都会参与,所以做家务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王老师坦言,现在许多学校的教育重心还是放在学习上,很少会注意到孩子在家里会不会做家务。“平时和家长的交流,更多都停留在学习方面,对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教育存在一定缺失。”
对于家务劳动,有教师表示,这不仅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能增强学生体质及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同时,亲自体验家务劳动能让孩子认识到家长的辛苦,在丰富孩子内心情感方面有很大帮助。相比之下,经常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会更加孝顺,懂得心疼父母。所以,父母应在孩子小时候就为其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关链接:
海口80后公厕保洁员 扫公厕像做家务一样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