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坐上“好座位”,托关系、找熟人,不仅自己煞费苦心,也令班主任十分为难。
家长希望孩子坐个“好位置”
在网上的一则帖子中,教室里第二、第三排居中的几个座位,被网友公认为是“黄金座位”,一些家长群里甚至还流传着“金三银四”的说法。记者采访了多名家长,每个人都有自认为教室里最理想的座位,大部分家长与网友的观点不谋而合。
“孩子的座位当然是越靠前越好”,家长杨先生这样对记者说:“刚上学的小孩注意力很难集中,坐得离老师近点会乖一些,跟老师互动也多,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据杨先生说,他的儿子今年刚上一年级,刚开学就被老师安排在教室倒数第二排的角落,为此杨先生也曾给老师打电话要求调座,“今年是入学小高峰,座位安排很有讲究,对孩子能否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有很大影响,想坐前排就是希望能获得老师更多的关照。”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家长为孩子争座位的现象比较突出。分析家长给孩子调座位的原因,大多是担心孩子如果不能坐在靠前的、离老师近的位置,就不会被老师所关注,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众口难调老师发愁
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怎奈所谓的“黄金座位”只有七八个。如何排座位,成为考验每位老师的智慧、口才、耐心以及心理素质的一道“必答题”。
“排座位就像是一道超难的排列组合题!”在市一中当班主任的王老师叹气道,开学后,她向本班同学发布调座位的通知后,当晚就有七八个家长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她,表示想给孩子安排在第二排或第三排居中位置,有人还想到了送礼,弄得她哭笑不得。“身高、视力、性别、个性、成绩等各方面的因素交叉在一起,无论我怎么排,都会有学生和家长不满意,真是众口难调。”
“如今的年轻父母普遍对孩子的座位越来越敏感。”一年级班主任朱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她带的班里也有家长提出好位置要求,其中有个孩子的身高在班上数一数二,可家长却要求坐中间组的前排,理由是孩子个性内向、胆小,希望前后左右都有伴儿,方便交流和讨论。“这就让我很为难,个子这么高坐前排,会影响后排同学看黑板的。”朱老师担心地说,如今的一年级新生“80后”双独家长的比例越来越高,自我意识较强,普遍过于关注自己孩子的情况,不顾及别的孩子,这也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将座位与孩子学习
成绩挂钩并不靠谱
距离老师近的座位就是“好座位”吗?坐前排的学生就一定能学习好吗?
因为个子高,读高中的周凡从初二开始就一直坐在后排,但成绩一直处在班上的前列,“我就不喜欢坐在前排,坐在后排也挺好的,更自在一些,也能够安心地思考问题。”他对有的家长找老师给孩子调座位感到很不理解,“现在教室的音响设备和投影仪都挺好的,只要能安心学习,坐哪儿都无所谓”。
在采访中,老师们也都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座位,而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效率。“希望家长不要把目光都放在好座位上,而应多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中的王老师说:“给孩子排座位涉及很多方面,简单地认为离老师近的座位就一定好是不科学的。”她认为,家长不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座位安排应兼顾公平和人性化
家长们的“座位情结”表面上来自于对孩子寄予的厚望,唯恐任何外在条件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坐在教室的前排中间能够让孩子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回答或提问的机会”是家长们认为“好座位”具有神奇功效的理论支撑。从根本上看,这种对孩子座位的过度关注,反映了家长们对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缺乏信心,因此通过争夺“黄金座位”换取孩子能够享受良好教育资源的心安,这种狂热势必造成教育生态以及学生心态的失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各校在学生刚入学时,一般都是根据个子高矮和视力情况来安排座位,这项工作由各班的班主任来负责。一年级班主任朱老师认为,“家长这么在乎座位问题,就是怕老师不公平,怕老师偏袒谁,把好位子留给他。”她的办法是在新生进校时,让男生、女生根据身高站成两排,然后按照顺序两两入座,并且呈S型排列。同时要了解哪些孩子有弱视和近视的问题,和家长沟通后,将他们的位子适当往前调。除此之外,班里的座位每两周就会进行大组轮换,每一排也会隔一周进行调换。“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坐到正中间的位子,家长也没有什么理由再闹意见。”不仅是朱老师的班级,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在座位安排上都已采取座位定期轮换制,每个学生座位都不是固定的。
对于孩子的座位问题,有专家表示,当学生的座位问题开始无可奈何地演变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的角力,教育资源可能会遭到不合理、不公平的分割,所谓的“黄金座位”可能会被一些孩子长期占据。对于老师们而言,需要做到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把座位当成奖惩手段,同时对学生座位的排列也要更加人性化,综合考虑孩子的身高、视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定期轮换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单纯的学习环境。
相关链接:
7旬老人坐乘务员座位 司机不满中途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