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沉木洞中弥勒佛造像
海沉木苏东坡雕像
海南之宝海沉木
憨态可掬的《弥勒三态》
海南不愧为宝岛。前些年,坊间流行“海南四宝”之说,指的是海南特有的“海南黄花梨”、“沉香”、“黎锦”和“海捞瓷”。现这四宝已成为海南的“特色礼品”或“文化名片”。现在,备受收藏界看好的“海沉木”也成为藏家新宠。
东方神木“海沉木”
“海沉木”是对海南古沉木的特称。古沉木,也就是阴沉木,是指久埋于地下或江河湖泊中未腐朽、可以为器的多种珍贵古木的集合名称。古沉木由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地质变化将地面上的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及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而形成。因其表状色泽显炭黑状,故我国民间称为“炭化木”,蜀人则称之为“乌木”。古沉木种类繁多,主要有柏木、杉木、楠木、椆木、野荔枝木、苦梓、绿楠、铁力、红椿等。经大自然千万年磨蚀造化,古沉木兼备木之古雅与石之神韵,其质地坚实厚重,色彩乌黑华贵,不仅耐潮、耐虫、耐腐,有些还有香味,可谓百害不侵,万年不腐。因长期深埋,含水丰富,木材加工时极易开裂、变形、翘曲,但干燥后加工表面十分润泽光亮,手感极佳。古籍记载古沉木除具药用价值,又集“瘦、透、漏、皱”之特性于一身,曾被誉为“东方神木”与“植物木乃伊”。
自古以来,海沉木被视为名贵木材,稀有之物,是尊贵及地位之象征。我国素有“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之民谚。历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古沉木尤其成为各代帝王建筑宫殿和制作棺木的首选之材。清代帝王更将其列为皇室专用之材,民间不可私自采用。正由于古沉木数量稀少,不可再生,又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因此也带来了它的经济附加值。民间采集古沉木引发产权归属的案例也不断增多。不少艺人利用古沉木独特的材质,古奥的神韵,天然的千姿百态的造型制作的家具和雕刻艺术品,使古沉木艺术品的身价倍增,成为时尚的收藏品和高端礼品。
海南“出土”珍稀瑰宝
来自江西抚州的曹小武,为国评工艺美术师,现在海口一家木雕工作室任首席雕刻师。曹先生对木雕艺术颇有研究,尤其擅长古沉木雕刻,其创作特点是题材广泛,技法娴熟。他遵循所师从大师“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雕刻原则,合理而慎重地取舍———除了对局部作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的都放在合理地运用木材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那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由此作到因材施艺,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作品原有的艺术美,浑然天成,直指人心。他在海南的创作,多以人物雕刻为主,大胆运用中国画虚实相生的原理和构图,使之达到形神兼备,并且往往以奔放豪迈的风格见长。曹先生创作作品千余,并多次获奖。如《悟》获第四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兵马俑之密》获第四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铜奖;《引福归堂》获第四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金奖。
收藏界新宠海沉木
说起海沉木的收藏,曹先生说,海南自古属热带地区,其古沉木断面柔滑细腻,且木质油性大,纹理细密,色泽美丽,是收藏的稀有之物,也是艺术创作不可多得的材料。在海南从事古沉木收藏大有可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先生就曾说,海南珍稀高龄古木的发现,是难得的奇观,严格地说已不限于木的范围,而应该进入“珍宝”的范畴。因为在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古沉木艺术品就没有放在木雕艺术馆,而是放在“珍宝苑”里。曹先生还说,前几年,海南古沉木雕刻艺术珍品在杭州、长春等地展出时,媒体曾以《珍稀古木惹人眼海南阴沉木雕刻艺术展轰动杭州》、《海南岛千年阴沉木雕刻艺术品惊艳长春文博会》为题作过报道。他师从过的林学善大师所创作的“海沉木”雕刻作品也曾卖过上千万元的天价。
在曹先生的木雕工作室,笔者详细探究了“海沉木”的原材料及其的创作过程。只见院子内堆满了一大推树木,外表的确发黑似炭状,而且很多已经开裂。在常人看来,那无非是一堆“废料”。可在曹先生看来,这是不可多得的宝贝。雕刻师正是利用古沉木“瘦、透、漏、皱”的特点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曹先生用“海沉木”雕刻的各种人物,既有观音、弥勒、达摩、罗汉等佛像,又有苏东坡、杜甫、王羲之等历史文化名人。每个造像均栩栩如生,形神兼备。
最绝的是一尊“洞中弥勒”造像,是利用一块被人“废弃”的严重开裂、“千疮百孔”的“海沉木”创作的。原材料宽约90厘米,深约60厘米,高近80厘米。作者根据材质特点,在中间“挖”了一块木料,雕成一尊大腹便便、开口大笑的弥勒造像,然后把上部开裂部分雕成佛光普照状,而把“千疮百孔”的下部雕成浮云状。一块“朽木”,在艺术家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了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曹先生笑着说让我起一名。我脱口说了一句:“笑看洞外皆浮云”,想不到曹先生竟称口叫绝。
在曹先生创作的作品中,既有大型和超大型的,也有中小型的。笔者看到一组作品,题名为《弥勒三态》。三尊小型弥勒,形态各一,笑容可恭,让人一见,就爱不释手。
时逢盛世,国人开始热衷收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正策马加鞭。海南既然有那么多的宝贝资源,应当好好挖掘与利用。其上策应是把本地资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的开发。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