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2月11日消息(记者 李晶晶)10日,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迎来了我省第50例,全国第388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位名叫兴洋(化名)的广东小伙在这里采集造血干细胞,救助一名在上海进行WAS综合症治疗的4岁男孩。海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周瑾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救人一命是种缘分”
24岁的兴洋是广东人,毕业于海南大学,毕业后留在海口工作,目前为了配合捐献的时间,只做一些兼职的工作。
2011年4月,他献血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救助血液病患者,于是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留下了自己的详细信息,并留下了8毫升血样。
兴洋说,今年10月10日,他接到海南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上海的一个患有WAS综合症血液病的4岁男童初分辨相吻合,工作人员电话中询问他是否愿意救助这名白血病患者时,他犹豫了。
兴洋说,等待救助的是一名4岁的男孩,虽素未谋面,但可想而知对方家庭的无助和焦虑,想像中,小男孩清澈的眼睛让他觉得揪心。兴洋说,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勾起了他想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的心愿,他答应了捐献,还为自己能够有机会这么做觉得欣喜。
在10月份与海南分库工作人员确定同意捐献之前,兴洋就准备辞职。确定捐献后,为了养好身体,配合捐献时间,他便提前离开公司,在家里等省红十字会的信息。经过两个月的准备和3个小时的紧张采集,12月10日上午,兴洋成功捐献了约15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志愿者带着这份“礼物”,乘坐当天下午的航班飞往上海,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他的生与死在我一念之间”
海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周瑾说,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自愿捐献的队伍,目前海南分库已入库志愿捐献者达30418人。但一些志愿者即使配型成功,还是会因为恐惧、误解等原因,最后不同意捐献。还有一些志愿捐献者因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海南,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导致失去联系。这样造成的反悔率和流失率达到30%,为许多等待救助的人带去生的希望,又摧毁他们的希望。周瑾呼吁志愿捐献者,在联系方式发生变化时通知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使血液病患者多一个配型机会,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兴洋说,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合率比中六合彩的机率还低。“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啊!只有我能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患者的生与死就在我的一念之间。”作为捐献者,兴洋也经历过恐惧、矛盾的心理,他说,既然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答应了别人的事,就竭尽所能去完成,决定捐献时,就不要反悔。孩子的病情紧急,也容不得我反复考虑了。
兴洋说,他住院当天,电台里播放的全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的报道,“我恰好听到他说过的一句话:‘生命的意义不仅是活着,而是我们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了何种不同。这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意义。’”兴洋说这句话让他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