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市委、市政府将大米、棉被、大衣等救灾物资及时送到受灾村民手中。
12月17日,万城镇集庄村,当地党员与村干部给安置点的老人送来热饭。
12月17日,万城镇集庄村,外地农民工得到政府救助,脸上露出了笑容。
12月17日,万城镇集庄村,外地农民工正在准备晚饭。
12月17日,万城镇集庄村,外地农民工围在一起看电影。
没有统一的服装,没有统一的身份标识,不都是年轻的充满朝气的面孔,在万宁市万城镇集庄村,有这样一批农民志愿者,在灾害降临时亲赴一线解救民众,灾害过后又马不停蹄把救急物资送到灾民手中,其热心和英勇令人感动。
今天早上,作为万宁受灾最严重地区之一的集庄村,依然下着小雨。天一亮,48岁的村民温为秋就急忙赶往村委委员陈君道的家中。“今天新的一批救援物资要运送到这里集结,我要去出出力。”他说。
在陈君道家,记者看到,像温为秋这样志愿过来帮忙的农民共有10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帮忙搬运物箱。从早上10时开始,他们除了吃饭,一直在忙碌。
“我们帮忙把箱子从大卡车上卸下,然后又搬到各自然村前来运送的车上。今天我们每人都搬了几百箱次。”下午5时,擦着脸上的雨水,志愿者王小春说。
“像这样的志愿者,我们集庄村委会10个自然村每村都有一队,一共110多人。”集庄村村委会主任温为兴谈起他们,脸上既充满感激,又洋溢着自豪。他说,不要小看这批志愿者,这次救灾工作,他们的奉献远远比眼前所看到的多得多。
据了解,在暴雨最集中的14日晚上到15日凌晨,在随时都有危险的情况下,这些农民就主动去解救孤寡老人及小孩,有的还驾船把他们送到安置点。暴雨停歇后,他们又立刻出动15台拖拉机,给受灾群众送衣送饭。
“前天晚上11时,当我把棉被、方便面送到安置点的乡亲和老人手中时,他们的手很凉,但依然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郑重地说了声谢谢。”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去找“罪”受时,温为秋如此回答。
(本报万城12月17日电)
救灾快讯
省民政厅调拨
御寒衣被
本报海口12月17日讯 (见习记者张靖超 通讯员石清理)记者今日从省民政厅获悉,省民政厅今日从省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紧急调拨的5000件御寒衣被、400件大衣已送至受雨灾严重影响的万宁等市县。
万宁发放大米600吨
本报万城12月17日电 (记者李科洲 见习记者苏庆明 特约记者陈循静)今天,万宁有序发放救灾物资,截至今天18时,已为全市12个乡镇和兴隆的受灾群众发放大米600吨。
受灾严重的万城镇已发放大米112吨,全镇15个村庄的每户群众都领到了一包大米。
万宁市还给受灾群众发放了一批冬衣、棉被,以及一批方便面、饼干、八宝粥等。下一批救灾物资也在陆续发放中,将发放大米900吨,棉被、冬衣各1万件。
灾情报告
17个自然村仍泡水中
本报万城12月17日 (记者李科洲 见习记者苏庆明 特约记者陈循静) 雨,打在脸上,有些痛。水,仍然在浸泡着村庄。这里是万宁市万城镇集庄村。站在集庄村委会番来村一户人家的3层小楼顶上,只见四周白茫茫的都是大水。在万宁,共有17个自然村仍被水浸泡,涉及万城、后安和东澳3个镇,受灾人口达7100人。
从14日晚到今天,虽然大水正在逐步退去,但这些村庄还未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昨天,这里水还泡到腰部。”走在集庄村西村小组的主道路上,膝盖没在水中,为我们带路的朝阳村村民李峰告诉记者。
趟过一条被水冲来的水浮莲占领的村道,在“水巷”中七拐八弯后,我们来到了村民苏德遵家。窗台上,一道线条十分明显地告诉人们水曾漫到的最高度;地板上,斑斑点点的水渍还未全消。苏德遵说,昨天屋里还泡着水,今天一早刚把积水清理干净。
屋里,一个塑料泡沫箱里塞满了衣服,全是湿的。
苏德遵的弟媳陈少梅带我们去看他们的厨房。只见木碗柜的脚已被泡坏;柴火整齐地堆着,是湿的。陈少梅打开米缸,里面是空空的。她说,米已被水泡坏,都清理掉了。
李峰告诉她,今天会有米送到村里来,镇里上午刚收到市里拉来的1600包大米。陈少梅连声说,水退了就好办!
救援故事
徒步涉水进村被困
两救灾干部挂树4小时
■ 见习记者 苏庆明 特约记者 陈循静
通讯员 黄良策
15日中午,万宁市长丰镇长水村村口,泡在水中的一棵树上挂着的衣物依稀可见。
“那是两个镇干部的衣服。昨晚过来救援我们的时候被水冲走,差点送命。”长水村一村民说。
这两名干部一名叫翁启全,是长丰镇党政办主任;另一名叫肖世波,是一名普通干部。傍晚时分,记者拨通翁启全的电话时,他又回到了长水村,参与救援工作。
翁启全回忆,14日下午,他和肖世波正在镇委值班。因为两个人都会游泳,晚上9时多,他们被镇委书记安排趟过村口的水流,进村救援。
“当时水流很急,水漫过桥面1.5米。但我们觉得还是可以走过去。”翁启全回忆道。
不幸的是,黑灯瞎火的情况下,两人没能看清水势,没走多远就被大水冲走。
“当时我听到他们连呼救命。”村民回忆说。但是,湍急的水流阻碍了他们组织救援。
陷入汪洋中的两个人幸运地抓住一棵树的树枝,防止被进一步冲远。“当时说不怕,那是假的。但是我们两个人一块相互鼓励,告诉自己只要不紧张就一定能逃脱。”翁启全说。
沉住气的两个人在树上开始了漫漫的等待。可是,夜里12时半左右,已渐渐失去韧性的树枝支撑不住两个人的重量。
在考验勇气和智慧的时刻,两人决定破釜沉舟。经验告诉曾经多次参加抗洪救灾的肖世波,只要两人能抓住槟榔树,就没有大问题了。
于是,两个人把身上阻碍游泳的外衣脱掉,开始朝120米开外的槟榔树游去。“短短”的旅程,一共耗去了30分钟。
“抓住树叶那一刻,我知道希望降临了。”很快,水性不错的他们游到岸上,来到了村里的防洪楼。
稍作休息后,看到同事在忙的两人又投入到救援活动中,一直忙碌到凌晨4时半。(本报万城12月17日电)
灾区即景
外来农民工3天来第一次吃上米饭
“政府没忘我们这些外来人”
■ 见习记者 苏庆明 特约记者 陈循静
通讯员 曾觉
白花花的米饭刚从锅里端出来,清香的热气慢慢地往空中升腾。今天下午5时,万宁市长丰镇集庄村的防洪楼里,当地50多名外来农民工终于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
“这顿饭,太香了!”围着一大盆肉汤,来自浙江的民工小伙叶传清和几位工友正在大快朵颐。
聚集在这里的民工全部是在当地种植西瓜的。瓜老板陈财鑫告诉记者,民工全部来自浙江、云南、贵州等地,15日凌晨,大家为避水灾全都躲到这里,已经连续3天没有尝到米饭的滋味了;今天接到政府送来的大米,大家都相当兴奋。
记者看到,由于空间狭小人口较多,屋内还显得相当凌乱,简单的几个床位都是用桌椅拼凑的,不少人还在打地铺。尽管条件简陋,饭菜的热气却给整个屋子增添了许多暖意。几个年轻人正在裹着被子看电影,气氛安定有序。
“被子是我们逃过来时自带的,其他的都是昨天政府送来的,正好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切着手中的菜,杨顺娥说,“门边那几箱方便面也是政府送来的。”
透过窗户,依然能看到浸在水中的瓜地。望着窗外,杨财鑫又想起了紧急逃亡的时刻:“14日夜里雨下得紧,水位很快涨到膝盖,我们赶紧跑,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来不及带。”
对于政府的救助,民工们表示这既是期待之中的,又有点超乎期望。“政府的行动很快,也很贴心。除了给这里的村民帮助外,他们也没有把我们这些外来人忘记。”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