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捐逸夫楼、访海瑞墓、倾吐慈善情怀 邵逸夫海南之行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彭青林 时间:2014-01-20 10:30:22 星期一

  1996年1月邵逸夫与时任海南大学校长的尹双增在邵逸夫公馆留影。

  海南大学邵逸夫学术交流中心。 记者 宋国强 摄  

  1月7日,香港知名爱国爱港人士、影视演艺界巨子、著名慈善活动家邵逸夫不幸辞世,享年107岁。多年来,他无偿捐赠累计47.5亿港元的巨款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深受社会各界敬重。在海南,许多市县也都有邵逸夫先生捐资建设的教育设施,估计捐赠额达数千万元港币。斯人虽逝,人们对这些“逸夫楼”的珍重与感怀,就是对他最好的追思。

  鲜为人知的是,邵逸夫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曾到访海南。此次到访未见于报端或其它公开媒体,因此不为公众所知,也未曾引起关注。短短三、四天的行程,也确实匆匆,然而终究在历史的某一页留下了印记:对于海南来说,此行之后,邵逸夫对海南教育的捐助源源不断;对于邵先生自己来说,能够一访海瑞墓,也是圆了一个心愿;对于当事者来说,能有机会当面聆听邵先生亲述创业历程、慈善心声、人生感悟,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次鲜为人知的访问

  1991年4月5日,邵逸夫访问海南大学

  1991年4月5日,邵逸夫访问海南大学,接待邵逸夫的当事者之一,就是时任海南大学校长的尹双增教授。

  自1985年开始,邵逸夫就通过邵逸夫基金,与国家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1988年,海南大学向教育部申请到了邵逸夫基金会捐款港币200万元,部省再配套部分资金,兴建海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在记者查到的资料中,这也是邵逸夫向海南教育的第一笔较大数额捐赠。

  1990年底建成后,这座在海大校园内别具一格的三层小楼被命名为邵逸夫学术交流中心。

  1991年5月5日,正好是海南大学建校8周年,学校也将邵逸夫学术交流中心的落成典礼放在了同一天。尹双增已记不得,历史档案中也没有记录,究竟是海南大学发出的邀请,还是邵逸夫主动希望来海南看一看建成的捐赠项目。总之,是因为这幢风格雅致的小楼,邵逸夫先生来到了海南。

  然而,记者查询当天的《海南日报》和1991年《海南年鉴》,均没有关于邵逸夫访琼的报道。在5月6日《海南日报》头版题为“海大隆重庆祝建校8周年暨邵逸夫学术中心落成”的新闻报道中,也没有邵逸夫出席。时间过去了22年,如今年逾古稀的尹教授一时也难以回忆起具体的到访日期。

  事实上,当时的海南随着建省办经济特区的热潮正发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境内外广泛关注。就在邵逸夫到访的这段时期之内,先后有香港、泰国、新加坡的琼籍乡亲和侨胞,以及日本的企业家,先后组团访问考察海南。这一年的清明节期间,海南省委、省政府及部分市县政府负责人还与组团回乡祭扫的海外琼侨举行了盛大的恳谈会。也许,邵逸夫访琼同样是被海南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所吸引,但在当时的公开活动中,却难觅他的身影。

  尽管在当时,邵逸夫是为海南公益事业捐资最多的境外侨胞之一。为此,1992年,他还和另外7位捐资海南公益的侨胞一起,在海南省首次华侨、港澳台同胞投资捐赠表彰大会上被省政府授予“赤子楷模”称号———这也是当时海南省授予侨胞的最高荣誉称号,除邵逸夫和李嘉诚两人外,其余6人全部是琼籍乡亲。

  后来,尹双增和邵逸夫先生又有多次交往。在他眼中,邵先生作风低调、不喜张扬。他推断,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事风格,为邵逸夫的这次海南之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在尹教授的帮助下,终于在海南大学校史馆查到了一行简单的记载:邵逸夫先生访问海南大学,参观了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等

  地,校方并赠送了介绍校情的光盘。时间是4月5日,正好是清明节,众多香港琼侨回乡祭祖的日子。

  几个留在记忆中的人

  “很佩服这个人,因为他很有骨气”

  邵逸夫在海南的大约3天时间里,尹双增全程陪同。至今,他仍为第一次见面就有这样的“亲密接触”而感到荣幸。

  虽然当时海南作为旅游胜地的名声已渐渐传开,作为投资热土更是炙手可热,但邵逸夫并没有去很多地方,行程十分简单:除了校方和海南省有关方面安排的活动外,尹双增记得的游览景点只有海口市内的五公祠和海瑞墓。

  其中,海瑞墓是邵逸夫表示“一直很想去”的地方。

  那时海瑞墓还没有修缮得像今天这样好,建筑比较简单,不过邵逸夫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在墓前,他跟我说,很佩服这个人,因为他很有骨气。”尹双增回忆说。

  与邵先生同行的两个人,也给尹双增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马临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退休后负责邵逸夫基金会对内地教育事业的捐赠工作。在5月5日的邵逸夫学术交流中心落成仪式上,他作为邵先生的代表致辞。

  “马先生风度翩翩、谈吐高雅,雍容的学者气质让人难忘。邵先生打趣说,基金会的捐助项目,只要有马临的签字,他看也不看就签上字,几百万、几千万就捐出去,不是他的了。”这番评价,确实与马临“内地教育界与邵逸夫先生之间最坚实桥梁”的美誉相符。

  另一个是方逸华。“邵逸夫的随员都叫她‘方小姐’。”尹双增说:“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几乎所有具体事务她都要操心,简直是无微不至。”

  一些小细节都被尹双增看在眼里:邵先生每天的日程安排,“方小姐”都要亲自过目确定;去的地方、活动详情她都要提前了解,仔细到需要上几层楼梯都要过问;吃饭时,邵先生只吃“方小姐”夹的菜,“方小姐”在夹菜之前每道都要先尝一下味道、咸淡……“每当这些时候,邵先生就微微笑着,听任方小姐的安排和嘱咐,脸上那种无比享受、无比幸福的神情难以言喻,在场的每个人无不艳羡。”

  6年以后的1997年,90岁的邵逸夫正式迎娶了63岁的方小姐。收到喜帖的尹双增发去了贺电,他觉得,任何亲眼见过两人在一起的人,都会衷心祝福他们。

  “我们也要特别感谢方小姐。”尹双增回忆说,校方趁着邵逸夫到访的机会,希望邵氏基金会能继续捐款帮助学校建设教育设施,但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向邵先生开口。于是,他把建设计划告诉了方小姐,请她酌情考虑。一天,邵逸夫看过新落成的学术交流中心,很高兴,方小姐在一旁提醒他,大意是“人家把事情做得这么好,你也应该做些事了”。邵先生微微一笑,欣然同意继续捐助港币200万元,建设邵逸夫学术交流中心的二号楼,完善中心功能。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中心,是1994年才全部完成的。

  一段袒露心声的长谈

  “人生越活越明白,生活越活越清淡”

  这次到访,是尹双增第一次认识邵逸夫,但从此以后,两人结缘,在香港等地又有多次交往。

  1996年,尹双增途经香港,邵逸夫专门将他接到著名的邵氏影城见面。此事还引起了国内驻港单位的不解:“尹双增是什么人?”

  “其实,我和邵先生真正从内心开始交往、结缘,还要感谢一次延误的航班。”尹教授说。

  邵逸夫结束海南之行离开时,尹双增前往送机。没想到,飞香港的航班晚点了约1小时。于是,在大英山机场的候机室,两人并排而坐、促膝长谈,谈人生、谈学问、谈感悟。

  22年过去,邵逸夫访琼的很多细节尹双增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对于这次谈话,他记忆深刻:“其实主要是邵先生在说,说他艰辛的创业历程,说他为什么要做慈善、捐资教育,说他的人生感悟。我主要是在听,可以说受益匪浅。”

  “邵先生说,他少年时就在上海滩街头‘拉洋画’,经历了十分艰辛的创业岁月。虽然后来事业很成功,但只读到中学,没读过大学,在学识上有所欠缺,成为他人生的一件憾事。所以,他对大学、对大学老师都很崇敬,对学识丰富的人都很欣赏。”尹教授说:“我想,这是为什么他把慈善方向选择为教育,并且早期以捐助大学为主;这也是我们交往的一个基础。”

  为什么要做慈善呢?“他说,我活来活去活到现在80多岁才活明白。”这句邵逸夫的原话,尹双增记得最清楚:“他接着说,我有很多房产,海内外都有,但属于我自己的就是那一套房、一张床;我有几百亿元的财富,但也不觉得是我的,我的基金会经过评估觉得哪个大学需要捐助,我一签字,这几百万、几千万元就都回到社会了,不再是我的了。个人的享用是有限的,我的一切财富都来自社会,最终还要回到社会中去,回报社会。”

  “我的后半生就要做好一件事,就是送钱、捐钱。把钱送到该送的地方去,捐到该捐的地方去。”邵逸夫向他谈到了慈善事业的下一步规划:大学已经捐了很多了,以后捐助的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重点捐助中小学,二是重点捐助西部地区。

  邵逸夫毫无疑问兑现了自己20多年前的诺言。仅就海南来说,以对海南大学的捐赠为开端,邵逸夫对海南教育的捐赠此后不断增加。仅“逸夫楼”就有捐款300万元资助建设的海南师范大学邵逸夫艺术楼、捐资80万元港币的海南华侨中学邵逸夫电教大楼、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多功能科学馆、乐东黄流镇邵逸夫中学等。

  还有更多数不胜数的校舍和教育设施,虽然没有冠以“逸夫楼”之名,但也来自邵逸夫先生的慈善之心。仅据1997年的统计,建省后,海南就先后接受邵逸夫先生3批办学赠款共1190万港币,20所学校受惠,建成校舍4.7万平方米。其中不乏五指山、保亭、白沙等少数民族山区的中小学校。

  尹双增回忆,在谈话的最后,邵逸夫还谈到了他的养生之道:“人生越活越明白,生活越活越清淡。越活越感到生活要简单,越简单就越轻松,心态就容易平和。”邵逸夫介绍说,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坚持9点睡觉、5点半起床,两个小时练太极拳或打高尔夫,7点半去上班。

  1996年,尹双增又一次在香港见到邵逸夫。邵先生一会面就高兴地给他展示身上的唐装,说这是专为迎接他而穿的。“我的衣服也很多,东方的、西方的都有,但穿来穿去,还是中式的最好最舒服。”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