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教育改革成果:终身学习不再只是美丽愿景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1-23 10:3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期待国家早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让终身学习不再只是美丽的愿景。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有这样一个关于终身学习的美好愿景:

  从上小学起,父母不会再时时叮嘱我们,你要考上大学,那是你长大后唯一的成才之路。因为,我们知道,即便是上了职业中学,将来也会再有机会,从职业中学迈入优秀大学之门;

  在大学期间,如果学有余力,我们可以学习两个专业、三个专业,甚至更多的专业。完成学业的时间并不那么僵化与刻板,可以3年、4年、8年,甚至更久,大学没有严格的学制概念,根据每个学习者的个性不同、生活节奏不同,学习成为了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

  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如果还有知识提升的需求,我们可以随时回到大学课堂,也可以在家门口的社区学院完成再次深造的需要,在社区学院里的学习成果可以积累为学分,储存在“学分银行”,日后如果再进行学历教育,之前积累的学分还可用抵日后学历教育的学分。

  通过这样的终身学习体系,我们的学习会变得更加贯通,学习不再是一个特定人生阶段的特定任务,而是一个贯穿终身的过程。学习会变得更加从容和因兴趣而出发,不会如今日这般具有强烈的功利心与目的性。学习会变成一种内心的自我需要,因人而异、个性十足。当然,到那时,学习就会变成一件真正快乐的事。

  学习,人类伴随终身的内在需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逐渐被世人所认识和接受。纵观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后,大都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将终身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使终身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层面日益凸显。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不同性质的社会团体均被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当中,纷纷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承担起终身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在我国,终身教育也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完善的迫切需要。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海英教授指出,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不断充实和丰富自我,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乃至社会的进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经济的繁荣、基础教育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达都为人们提供了继续学习的必要条件。

  “从个体的视角来看,终身教育是关于人的一生和全方位的教育,学习是一种贯穿终身的内在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专家指出,作为一种人生价值和生活境界的追求,艺术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这些能够促进人的个体精神和情感成长的学科与专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终身教育的重点。对个体审美意识的加强、艺术感悟力的深化、人性的深刻探究和信念的积极确立将成为我国未来终身教育的主要着眼点。终身教育正在成为引导已经完成学历教育的人连续性自我发展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学分银行是终身教育的必由之路

  提及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通过学分银行的建设,让终身教育更加有序、可行,已经是全世界多个国家实践之后达成的共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在进行学分银行的尝试。关于学分银行的组成要素,比较典型的观点是以课程标准、学分累积、学分互认、学分兑换、学分诚信五个子系统作为学分银行建设的基本架构,也有国家将学分银行划分成为更加细致的课程体系、选课制度、存分机制、贷分机制、兑分机制、学生管理机制六个方面。

  “虽然角度和侧重各不相同,但这些观点均内含了学分互认、学分累积、学分兑换等学分银行的核心要素。对于组成要素的厘清与界定,将直接影响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的有效设计及其实践前景的清晰程度。”有专家指出。

  我国学分银行的实践从2001年开始。2001年8月,教育部提出“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和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2005年开始,教育部酝酿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2010年12月,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开放大学试点省市和学校,进一步“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学分银行建设不断深入实践。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已经探索的学分银行有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两种。国家级学分银行是2012年6月,国家开放大学“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获教育部批准立项,该项目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学分银行试点项目。此项目属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国家开放大学依托该项目正式开始探索与实践面向全国的学分银行制度。据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现已设立专门的学分认证机构,正积极开展学分银行的顶层设计,并围绕“学分银行”标准等关键问题展开研究。

  地方层面,国内也已有不少地方在探索学分银行建设,其中以北京和上海两地最为活跃。北京市包括教育管理部门、群众组织、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探讨与实践。上海市在市教委和上海开放大学的共同努力下,于2012年8月成立了全国首家覆盖全区域的省级学分银行,并已投入试运行,试点不同课程间的“通存通兑”。

  “关于学分银行试点,多方参与,进展不一,虽有先行建成试运行,但多数尚在积极探索或酝酿之中。”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相关课题组认为。

  终身教育,还需加强顶层设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分银行毕竟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大量学者做了专门的研究,并将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作为帮助我国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杨晨和上海电视大学科研处顾凤佳两位学者就分析认为:

  第一,制定学分互认协议。美国各州为了有效解决学分互认问题,纷纷发起制定州层面的互认协议,采取措施形成或指定公共核心课程、全州统一的课程目录,这一办法对我国建设“学分银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二,形成统一的信息要素和规范的文件格式。在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系统中,除了学分、课业负荷量、等级三个要素特征外,作为制度主要载体的文件体系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性。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所有资格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层级分明、质量有保障、衔接性极强的国家教育认证体系。当人们获得一种证书或文凭后,可以顺利地继续下一高层次文凭或证书的学习,有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第四,制定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在“学分银行”的课程沟通方面,我们不妨学习韩国的做法,使每一门专业形成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将各个专业的课程进行筛选,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第五,形成多种学分转移的模式。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多种模式的学分转移办法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了院校之间的学分转移。

  当然,学分银行与终身教育在我国毕竟还刚刚起步,尽管愿景十分美好,但为了实现那个美好的愿景,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做更多的努力。

  首先,从整个国家教育体系来看,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系统仍处于相对割裂与封闭的状态。既体现在不同类别的教育之间难以沟通,也体现在同一类别不同层次的教育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还体现在同一层次的各类学校之间也存在着封闭和隔阂的问题。比如,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大学与职业中学之间,有的存在学分沟通困难的问题、有的存在课程衔接不畅的问题、有的存在跨校选课难的问题。

  从学校管理层面看,一些学校的负责人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与时代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成熟的“大教育观”,还局限于自己专属的教育阶段和教育领域去想问题,还秉持着狭隘的竞争意识,去想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问题,关起校门来办教育,没有做到教育资源与同类校或上下游学校之间的共享。

  从教师个体来看,终身教育意味着一个完全开放、自由的教育体系,当学生跨校选课、自主挑选教师成为可能,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将发生180度的大扭转,教师是否受到欢迎,将真正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研究能力。失去学校之间壁垒保护的教师,将被真正投放到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大市场中,不少教师对此准备不足,信心不足。

  “因此,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与对应性还有大量的问题等待我们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加以探究与明确。具体分析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张海英说。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杨雨霞]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