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历传统春节来说,刚刚过去的除夕和初一无疑是年节中的重头戏。不过,春节假期才刚刚开始,从大年初一开始,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相互拜年都将是我们的主要日程安排。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也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与过去大多亲自上门拜访不同,近几年来,春节期间通过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拜年也成为主流。另一方面,在新年俗兴起的同时,不少传统年俗也开始出现了回归的迹象。在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民俗专家高巍看来:“过好春节,精神方面的准备同样重要。年俗是在传承中不断变化的,会让大家感觉到‘我离年俗越来越近了’。”
年俗传承要做好精神准备
年俗是过年的民俗,其形式的多样才营造了浓浓的年味儿。简单来讲,年俗就是过年期间大家都干什么,吃什么,穿什么。
早年间,咱们老北京过年流行吃杂拌儿,有种说法是说一开始吃杂拌儿,北京的年味儿就到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什么不用等到过年才能买到,但期盼年味儿的心意没有变。对于过年来说,我们在做物质方面的准备之外,精神方面的准备也很重要。年的全部意义在于怎么过,很多人感觉年味儿变淡,根子在于缺少过年的新方式、新载体,也缺乏对年俗背后传承和含义的了解。
与往年相比,有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年俗的意义,寻求年节的回归。今年一位朋友在我的建议下,刻了一块灶王爷的版。想象一下,当我们自己在拓印灶王爷像时,如果有人从旁讲解这其中的传承和寓意,相信对于所有的参与者来说都会是很好的年节回忆。
亲自动手参与酝酿年味
年味儿是酝酿出来的,采买、制作、享受气氛都是酝酿年味儿的方法。
在过年以前,采买大红灯笼、LED彩灯、春联、福字,还有各种新年装饰品,如今的家里不贴门神,同样可以买些现代贴画、装饰画,这些都会给我们增添年味。过年期间,如果我们在阳台上挂个大红灯笼,朋友来做客的时候,您跟朋友说到了哪个小区几号楼以后,看见阳台上挂着大红灯笼的就是我们家,这是挺有意思的事。包括自己亲手撰写春联,快到元宵节了自己动手做灯笼,相信都会给家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们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是提三斤肘子还是二斤点心并没有太大区别,如果我们能够精心准备一些包含自己心意的礼物,打个比方说亲笔题写一副嵌字联,把朋友一家人的名字巧妙地安置在对联之中,收到这样的礼物对方一定会高兴。拜年的礼物选择并不在于价格高低,关键是您准备这些礼物时的那份心意。
逆向过年 给长辈压岁钱应提倡
在新的思维下,如何过好春节?传统年俗一定是传承的,但也一定是在变化着的,一定让大家感觉到,我离年俗越来越近了。
现在北京有大量家在外地的年轻人,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买不到票,千里迢迢赶回家在家也待不了几天,可以说是舟车劳顿,得不偿失。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逆向过年,提前把父母都接到北京来,我认为这是一种低成本的过节方式,也是对传统探亲方式的补充。年不一定非得要像过去一样回乡团圆,新时代我们要的是亲情、友情、爱情、邻里之情,一个情字密切了人际关系。
除了逆向过年外,还有一些这几年兴起的新民俗,包括现在经常做的,晚辈给长辈压岁钱,这些都很好,我觉得应该提倡。
原创短信微信更显拜年诚意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要到亲朋好友家祝贺新春,也就是常说的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也是彼此之间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电话拜年、网上拜年、微博、微信拜年这些方式正是新的年味符号,年的内涵同样会随着社会的需要而改变。
用短信、微博等新形式拜年,发送的内容一定要因人而异,尽量避免千人一信,甚至只是稍加改动就发送给对方,要让对方感受到诚心诚意拜年的心意,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和祝愿融入到文字之中。当我们尽心去做这些事情时,还会担心年味儿太淡吗?
感恩祈福是寻求心灵寄托
现在还有一类问题,目前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就是祭祀在年节中的重要作用。
除夕晚上,大家从四面八方回到家,这个时候年夜饭已经做好了,但在传统习俗中,第一件事却不是吃团圆饭,而是祭祀祖先,在家族长辈的主持下,向祖先进行跪拜,这是过去咱们老北京过年一定要做的事情。我们的先人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民族传统,就是慎终追远。在过去,人们相信神灵的存在,也由此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神,有床神、井神、厕神等,如果过去有沙发,我相信一定还有沙发神,我们一定要创造出各种神灵,好将生活托付于它。
在这种思维方式之下,就产生了感恩祈福,这是人们希望生活幸福美满的一种心灵寄托,也是一种精神保障。事实上,这种祭祀祈福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通过这些仪式,让自己的心里充实、愉悦。在中国传统春节的时候举行祭祀,是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群众基础的,即使在今天,它对社会的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春节祭祀仪式仍有积极意义
现在的祭祀祈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天坛的祭天仪式,在过去,是冬至时候皇帝做的,皇帝通过盛大的祭天大典表达对上天的敬仰,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安康。但近十年来,天坛把祭天仪式做成了春节期间的文化表演活动,从正月初一到初五每天上、下午各一场。它是一个既不娱乐、也不好看的表演,却依然能够吸引二十五六万人前往观看。老子曾经说过“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在辞旧迎新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去参与祭天仪式这件事,它就有了特殊的寓意。
在21路经过的海淀区会城门公园里有一座塑像,他是21路公交车的乘务员,为了保护乘客,他勇斗歹徒英勇牺牲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公园中为他塑了一座雕像,每到春节的时候,附近社区有不少人会自发前往,有小学生一起去瞻仰,也有晨练的老人一起去缅怀。对先人、对自然、对帮助过我们的人、对为了拥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生命的人,去祭奠、追思,这种祭祀,对我们今天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