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央视春晚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许多国人。转眼间,春节七天长假飞逝而去,当人们陆续重返工作岗位时,许多人却感到精神倦怠、身体不适、头昏脑胀,那么他们的“状态”去哪儿了?
在清远职场人当中,出现上述情况的也屡见不鲜,许多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严重者还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焦虑、神经衰弱等症状,这些都是“节后综合征”在作祟。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新型都市病呢?
“节后综合征”白领人群高发
2月7日是农历正月初八,也是2014年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清远市某广告传媒公司工作的刘小姐坦言,“节后综合征”正如影随形。“一上班就感到自己身体无力、恍惚,好像生病了一样。觉得自己的身体来公司上班了,而灵魂还躺在家里的床上。”刘小姐苦笑着说。
其实,许多在清远工作的白领也都不乏和刘小姐有类似的体会,经过了春节七天长假之后,身体非但没有休息好,而且感觉身心比放假前更加疲惫了。究其原因,许多人在经历了返乡探亲、游玩娱乐之后,身心已处于疲劳期,马上重返工作岗位自然会无精打采,不知道“状态去哪儿了”。
除了工作状态不佳,许多职场人的“节后综合征”还在体型上显露无遗。过年回来第一天上班,许多人都惊讶地发现有些同事变胖了,真是应验了那句网络流行语——每逢佳节胖3斤!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特别是常年在外工作的游子们,难得品尝一顿家乡美食,因此许多人在长假期间都经不住“舌尖上的诱惑”。在连续胡吃海塞之后,胖上一圈自然不足为奇了。
长假归来适当增加“缓冲期”
“节后综合征”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许多企事业单位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应对的办法。刘小姐所在的广告传媒公司总经理黄先生告诉记者,面对员工们的“节后综合症”他有着一套自己的办法,那就是适当给他们一点“缓冲期”。
“我们虽然开工比较早,但第一天上班我会给大家派发开工利是,中午再组织大家集体聚餐,算是延续一下过年的气氛吧!”黄先生告诉记者。他表示,自己对员工们不同程度的“节后综合征”感到理解,所以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前不会安排太繁重的工作任务给大家。“希望用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作为‘缓冲期’,让大家找回节前的工作状态。”他告诉记者。
黄先生的做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能够有效应对“节后综合症”。对职场人士而言,春节假期是一年中难得让心灵舒缓、放松的时节。在长假之后,人的潜意识还是希望能继续轻松和快乐。因此,有许多心理学专家也指出,节后上班最好不要马上进入到紧张状态,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做好各种准备,让自己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开始。
克服“节后综合征”并不难
“节后综合征”虽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说到底其实是一种心病,因此离不开正确的心理干预和辅导。
据中国心理干预协会专家介绍,“节后综合征”是由于节日期间,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与平日相差过大,节后又不注意心理保健和自我调节而出现的心理失调症状。此外,春节期间人们难免要守岁、拜年、走亲访友,许多人平时工作期间养成的生物钟也一下子被打乱,因此会感到假期越过越累,上班后身心俱疲难免状态不佳。
为此,专家为患上“节后综合症”的职场人士开出了处方:一是要在工作前做一些放松练习,比如闭眼、深呼吸等方法;二是要注意改善睡眠,睡前不要喝茶、喝酒,保持生活作息规律。
此外,专家还开出了食疗的处方:第一是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深绿色的蔬菜,第二是讲究粗细搭配,多吃高粱、荞麦、燕麦等,第三是要减少油和盐的摄入。
另外,假期许多人的运动量减少,会让人变得倦怠。为此,专家建议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大的项目,比如跑步、游泳等,通过燃烧脂肪来提升人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