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单身男女面临结婚难困境 “逼婚”是爱还是伤害?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2-16 14:10

  春节期间,某婚恋网站的一则“逼婚”广告引发观众热议。

  广告中,女主角经历了大学毕业、工作、走向成熟等重要的人生阶段,而慈祥的外婆见到她都会问一句“结婚了吧”?最终,女主角为了完成外婆心愿,迅速找到另一半,终于结了婚。

  广告播出后,不想引来网民发起“万人抵制该网站”活动,短短几日便达10余万讨论量,绝大多数网民对这则广告持反对态度,认为该广告暗示不结婚就对不起家人。网友喊出“我的结婚我做主”的口号,表示“要与这种道德绑架和陈腐婚恋观斗争到底”。

  声讨之外,一面是父母长辈的忧心忡忡,一面是子女的无可奈何。代际观念差异和情感焦虑相互碰撞,“逼婚”这一“年度戏份”再次受到社会关注。

  “ 每逢佳节被逼婚 ”

  “结婚了吗?”“有男(女)朋友了吧?”成为各路亲戚过年必问问题,“马上有对象”成为最流行的祝福语。逼婚手段招式繁多,相亲活动轮番上演,让适龄青年男女们深感应接不暇。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89.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被逼婚的年轻人。某婚恋网站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春节假期里,8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就被父母逼婚或者提及结婚。

  “我一回家,爸妈就开始了轮番轰炸。”在北京工作的25岁太原女孩王茹对笔者说,“不是说看谁谁谁领了证,就是谁谁谁找了个多好的男朋友,还动用了所有的亲戚劝我,好像我再不出嫁,就对不起我们家的列祖列宗,爸妈从此就要替我蒙冤一样。”

  从大年初三开始,王茹的爸妈就下了“相亲令”。一天见一个,直到初七晚上王茹离开家回北京,当天中午还见完了最后一个相亲对象。

  王茹春节的经历只是众多“被逼婚一族”的缩影。父母逼婚,将孩子“逼”得“恐归”的不在少数。据统计,在“春节恐归族”中,因为惧怕被家里逼婚而选择不回家的占到了四成之多。

  年前,广州就有一位母亲花1.5万元在澳大利亚某报纸刊登《给儿书》,言辞恳切地说“爸妈再也不逼你结婚了,回家过年吧”。

  除了选择独自在外过年“躲避风头”,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租个男友或者女友回家“交差”。早在距离年关尚早之时,淘宝网各个提供“租友”服务的店铺就开始火爆,网上的“男(女)友”招募帖也火速增加。

  在广州工作的吴峰就是众多“租友”大军中的一员,不过与网上付给租金的方式不同,吴峰与他的“女友”是互帮互助的关系——吴峰也是对方“租”的“男友”。他们将春节假期一分为二,一半在男方家过,一半在女方家过。

  “总算是在父母面前蒙混过这个春节了,为了避免春节父母亲戚的唠叨和相亲的繁琐,有时候这种善意的谎言还是需要的。”吴峰略显无奈地告诉笔者。

  两代人的观念碰撞

  如今被“逼婚”的这一代青年男女,其父母生活年代物资相对匮乏,很多时候是只要双方合适就结婚,先结婚后恋爱的情况并不少;而这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则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个体特别是女性个体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得传统的依附观念逐渐转变,他们更多追求的是精神的契合。

  世纪佳缘婚恋专家姚露认为,父母的心态往往来自比较传统的观念,比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逢年过节,总要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这与年轻人的观念可能会有区别。另外,父母那一代人在谈婚论嫁时,往往看条件不错就结婚了,而当下年轻人寻找婚恋对象,不但讲条件,还要讲感觉和价值观,这让一些父母不能理解。

  王茹对笔者说:“爸妈他们十几岁就工作了,二十岁出头就结婚,然后就生孩子。而我们这一代,读完中学读本科,读完本科读研究生。在他们眼里可不就是大龄了吗?我妈总说她像我这么大的时候都有我了,要赶上她的进度,我起码得大学就把证儿领了。”

  据调查,近三年北京的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达到27岁,比20年前的23岁高了一大截。社会发展需要更高的学历,这意味着更长的受教育时间和更晚才能工作成家。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传宗接代,天经地义’思想是抹不去的。孩子始终是中国父母的最大寄托。”

  但当今许多都市单身男女面临“结婚难”的困境。冯钢说:“现在的情况是,男性在30岁以前普遍都不具备独立且稳固的经济实力,同龄女性则倾向于找比自己年纪大一些、有条件的男性结婚;而等男性奋斗到有一定经济基础时,又往往愿意找比自己小的结婚。”冯钢表示,“结婚高成本”“男性爱找比自己小的另一半”等现实的原因使一些“剩男”“剩女”遭遇被逼婚的尴尬。

  一项针对大龄青年未婚原因的调查显示,没有遇到心仪对象是最大原因,占到51.8%,其他原因还包括:生活圈子太窄(43.3%)、当前结婚成本太高(27.9%)、对婚恋对象要求太苛刻(20.5%)、惧怕婚姻生活(19.0%)、工作太忙(17.3%)、开始谈恋爱的时间太晚(16.9%)、受晚婚观念影响(7.1%)等。

  前些年一个微博道出了很多单身子女的心声——“爸妈,如果我暂时嫁不出去,别怪我不努力,是因为上帝在随机配发,而月老老眼昏花,我心里能看到他,只是他被月老挡住。穿梭于街,茫茫人海,大海捞针,街上凡是长得像您女婿的,我都挤上去多看几眼,我也很累。我不跟人比早,只比以后的幸福有多少!”

  “ 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 ”

  网友叹“逼婚猛如虎”。“但是,父母太关心子女反而常常弄巧成拙,关键在于没有静下心去了解子女的真正需要,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来帮助子女更好地寻找另一半。父母逼婚做的最多的就是给子女不停地介绍对象,不断地让子女去盲目‘碰人’,导致子女碰到后来丧失信心。”婚恋情感专家凌子说,如果年轻人真的还没做好结婚的准备,应该主动和父母说,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自动屏蔽或一味逃避不能解决问题。

  事实上,很多“被逼婚一族”都坦言:不用逼迫,其实我也想结婚。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结婚,还是最为正统的“幸福之路”。在美国,2010年针对18岁~25岁人群的一项调查发现,这些人对未来的最大恐惧不是疾病或贫穷,而是“孑然一身”。在中国,去年11月11日“光棍节”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单身人士并非“恐婚”,反而对高质量的婚姻生活充满了向往。

  然而,有专家表示,一旦婚姻放在了“逼迫”之下,一些单身男女对婚姻的需要盖过了对幸福的理性思考,更容易把婚姻当做目的。冯钢表示:“早结婚不一定是好事,婚后还可能因为缺乏经济基础、心智不成熟等问题导致各种家庭冲突。更不能因为被逼婚而抱着‘反正先结了,凑合过一段再说’的想法草率结婚。”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结婚率和离婚率同时上涨。根据民政部的数据,中国的结婚率从2002年的6.3‰开始连年上涨,2012年已经是9.8‰,是1978年以来的第二高峰;而另一方面,根据民政部提供的自2003年至2013年的数据对比,2013年上半年中国离婚率增幅远超结婚率并持续走高。

  在网络社区豆瓣小组上,一个名为“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的话题引发数万网友参与讨论。对于“逼婚”,这个话题的名字和其公告内容或许显得有些偏激,但也反映了年轻单身一族的心声。公告上写道:“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王怡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 [编辑:杨雨霞]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