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追寻久远的降真香文化 “闻香寻木”海南民间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傅人意 时间:2014-02-17 08:45:37 星期一

  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 本版图片由李幸璜 摄

  海南民间所称   大叶降真香。

  海南民间所称   小叶降真香。

  海南民间的降真香。  

  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文人雅士对香的喜爱自古有之。降真香素有诸香之首的美誉,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赠朱道士》一诗中就曾写道:“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如今,当代人在朴拙的器具内燃一炷线香,约上几位好友,香烟袅袅,即可开启一场穿越古今的芳香之旅。

  降真香与海南有着不浅的缘分。对于其产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降真香》提到:“鸡骨香即降香,本出海南。”《香谱》引用《南州记》也提到其产地:“生海南诸山”。

  诸香之首降真香

  对降真香的文字记载,据考最早出现在西晋植物学家、文学家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中:“紫藤叶细长,茎如竹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历二三十年不腐败,其茎截置烟焰中,经时成紫香,可以降神。”嵇含所指降神,一指可以提出纯正的香气,另意为引降天上的神仙。

  唐宋时期,不少文人雅士将降真香的香用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其流传的诗词中可略见一二。唐代诗人白居易《赠朱道士》中提到:“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张籍有诗云:“醉依斑藤杖,闲眠瘿木床,案头行气诀,炉里降真香。”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降真香也有记述:“拌和诸香,烧烟直上,感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为第一,度篆功力极验,降真之名以此。”明朝早期开始,国内降真香产量逐渐减少,再加上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亲自颁发政令,严禁进口降真香,以免大量消耗国内金银储备,由此,降真香逐渐成为达官贵人、皇亲贵胄等少数人手中的珍宝。

  明代黄省曾所著《西洋朝贡典录校注》中,详细记载了各国向大明皇帝进贡降真香的史料。其记述的共计二十三个南洋诸国,贡品中几乎全部涉及降真香。如占城国(即越南南部),在明正统年间,“其国袭封,遣使行礼。其贡物:象牙、犀牛角……奇楠香、土降香”。由此,也可知当时各国降真香并未灭绝。一度至清朝中期,其价格曾为沉香的数倍。

  素有诸香之首之称号的降真香,在现代,在香用中依然有着重要的提香功能。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高级讲师、降真香藏家吕培荣告诉记者。“焚香,并不是全部以沉香、奇楠为香料才是最高境界的用香,在做线香时,加入少量的降真香,就能提出至真至纯的香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香品的最高境界。”

  提香的功用,古人已有记载。《本草乘雅.半偈》提到:降真香“烧之不甚香,得诸香和之,则特美。”

  “闻香寻木”海南民间

  降真香的疗效,其实在清代帝王中已得到推崇。据中华书局出版的《慈禧光绪医方选仪》记载,降真香的清热解毒功效,在宫中被记入秘笈。光绪十二年五月,慈禧患有面部神经疾病,太医以奇楠香、牛黄、降真香、乳香、苏合油等22种中草药组药,短时间即见奇效。光绪帝曾患有严重的心胃痛,御医首选大剂量降真香,配以没药、麝香、琥珀、安息香等入药,治愈光绪顽疾。

  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丛新》中也有这样的表述:“周崇被海寇刃伤,血出不止。军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无斑,会救万人,紫真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

  在海南,有这样一群人在循着先人的足迹“闻香寻木”,寻找降真香。

  近年来,吕培荣从最初对降真香药用的探寻,先后到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等山头寻找降真香。“这些木头都是宝贝,只是自古至今降真香的香文化发生了断代,很多人就不认为这是珍贵的东西,太可惜了!”一开始,吕培荣仅仅是从其药用功能对降真香产生兴趣,随着研究各种古籍,他对降真香文化的理解愈加深入,对降真香如痴如醉。“古时文人谈文化,若没有香做为载体,也少了一些韵味。”

  记者在海口琼州文化风情街见到了老吕多次冒雨、穿着雨靴在吊罗山、霸王岭等地所采摘的“大叶降真香”标本,其叶枝纤细,叶子较小,呈长圆形,树枝底部散发出浓厚的香味。而“小叶降真香”,呈斜长圆形,顶端圆而稍凹入,基部偏斜,树枝底部散发淡香,树枝本身有着大小的洞口。“这些降真香就生长在山上的小河边,不上山,焉得好木?”吕培荣眼神中尽是对这些木头的喜爱。

  “其实降真香的结香原理属于损伤后的自我修复。或是自然损伤,或是虫蚁啃噬,自身分泌修复所形成,这些洞孔就是被侵蚀的见证。”吕培荣侃侃而谈,根据其采集的样本,在海南,降真香因产地不同,其质地、油脂,香味出现明显差异。他举例说,霸王岭的降真香就比尖峰岭的香味浓,尖峰岭的略带腥臭,鹦哥岭的油脂少,总体来说海南东部的降真香不如西部的香味浓厚,油脂相对较少。

  除了在海南一些海拔较高的山上发现有“降真香”的踪迹,近年,黎苗文化研究者羊文良在昌江一黎族村庄里意外地发现一些黎族老人的发簪、项链,甚至所用的梳子等都由一种紫藤类的木头制成。

  “当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有这种木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羊文良挨家挨户甚至挨村打听。终于,他从一位黎老的口中得知,原来上个世纪60年代该村有一棵100多斤重,10多米长的降真香,后将其切割给每家每户,部分还卖给了黎族医师。“黎语中此类珍稀植物称为‘总管’,是指其为整个生态系统的‘总管’,在当地的黎族百姓家中‘总管’是宝药,但凡有蜜蜂蛰伤,毒蛇咬伤,或者小孩肚子痛,割一点下来擦一擦立刻见效,可以止血止痛。”羊文良告诉记者。

  海南民间“降真香”

  多属檀类

  事实上,近年来,在国内收藏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降真香”。记者在淘宝网上看到,名为降真香的串珠价格从100元至3000元不止,而据海南一些藏家表示,目前,被称为“降真香”的有山油柑,花梨母,降香,鸡骨香等,也有说法认为真正的降真香已经消失。

  海南黄花梨收藏协会有关负责人说,在李时珍的描述中,降真香燃烧后的烟直直往上,不象沉香燃出的烟左右飘移,这也不失为鉴定降真香的一个方法。 

  《海峡药学》1997年第九卷第四期刊登的广州市药品检验所李书源的研究成果,关于“降香的本草再考“指出,“芸香科山油柑历史上曾经与降香混淆,它的药材性状和豆科降香截然不同,药用也不同,不能做降香使用。”

  吕培荣认为,降真香与降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降香在海南也有人称其为花梨,花梨木、花梨母。但是,据明代《格古》记载“花梨木出海南,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崖州志》(1908年)提到花梨,并称其“与降真香相似”。

  “《本草纲目》所讲的鸡骨香即降香,《本草乘雅》所讲的降真香似苏方木,如果两者所讲的是一回事,那么《本草纲目》中所讲的鸡骨香,并不是现代植物分类中大戟科的鸡骨香,也不是芸香科的降真香(贡甲)。”海南大学植物学教授、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小波博士,认真比对分析了吕培荣所提供的“大小叶降真香”标本后表示,“小叶降真香”标本是蝶形花科檀属的斜叶檀,目前在海南主要分布于昌江、琼海、白沙、东方、保亭和三亚等地。而“大叶降真香”标本为蝶形花科檀属的藤檀,在海南主要分布在海南定安、陵水等地的林中或溪边。其根、茎可入药,能舒筋活络,用治风湿痛,有理气止痛、破积之效。

  “檀属植物在海南分布比较广,在全世界共有130种檀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我国共有25种,而在海南就有9种原生种。”杨小波教授表示,先人所讲的“降真香”,与目前海南民间所称的“大叶降真香”(藤檀),还是“小叶降真香”(斜叶檀)是否同属,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它们与花梨木一样都隶属檀属,均有香味。

  “降真香,是一种香用名称,或许还不能在植物学上简单的定义。”吕培荣表示,降真香文化源远流长,与海南渊源很深,希望将降真香文化更好地传承。

  “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追香路上,那一缕缕香烟中燃起的闲情,却让后人在追香路上不绝地追寻。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